





定价:6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32047
出版日期:2023.12.01
印刷日期:2023.12.04
图书责编:冯昕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从生产原理、资源效率性理论、价值创造理论、人本性理论出发,揭示精益制造的内在原理和运作机制,解析了精益制造的功能、结构、过程及要素配置策略,全剖析了精益制造的体系化运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自发展性特点,确立了精益性对智能制造系统构建的前提依据和决定性作用。
刘洪伟,男,1971年生人,博士,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会理事,天津市精益管理创新学会理事、精益管理专家组副主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负责人,长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工业工程与先进制造管理等领域研究工作,有8年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和高科技企业高管任职经历,熟悉企业经营与管理,擅长运营管理。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工业经济体系的品质和效益化问题的应用研究,主持两化融合战略、新型先进制造模式等领域的国家重大和重点基金课题。先后面向国防和军事工业、国家相关部委、省级地方政府提供工业管理决策支持;主持开展了面向多个领域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和全国各地3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项目。
前言 精益制造与管理、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在国内制造业已非常流行。究其概念来说,大同小异。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效益,被美国学者概括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也因为创造了非常惊人的管理效益,又称为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LM)。对于精益制造与管理(lean manufacturing and management,LMM),文中简称精益制造,其含义与上述概念差不多。根据我国制造业的现实需要,可以说精益制造与管理包括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管理之含义。 那么为何精益管理当前会在我国制造业被广泛应用?这应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来考虑。我国制造业真正高速发展应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比美、日、德等制造强国晚一百年以上,在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经验不足。因而深入研究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就极为重要,使我们不至于走错路、走弯路而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基于三方面的认识和观点,确立了本书的基本内容,供广大读者和相关专家参考。 1. 基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路线的规律分析 18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创了技术创新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先河。后来,欧洲的德国、法国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开拓了欧洲制造业统治世界的局面。由于18—19世纪市场主体上是一个“稀缺市场”,所以有产品、工艺、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企业效益就好。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市场过剩竞争的...
第1章精益制造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1.1经营原理
1.1.1逻辑模型
1.1.2基本原理
1.1.3经营方式比较分析
1.2生产管理与运作管理原理
1.2.1逻辑模型
1.2.2基本原理
1.2.3可行方式与方法
1.2.4示例分析
1.3精益制造与管理的理论基础——工业工程
1.3.1工业工程的概念
1.3.2工业工程的内涵及作用机理
1.3.3工业工程的知识构造与基础功能
1.3.4工业工程的主要特征
1.3.5工业工程应用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1.3.6工业工程的关键意识
1.3.7工业工程的核心技术与方法
第2章精益制造的产生与发展
2.1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2.2创新思考与干练作风融合
2.2.1内生价值创新动力
2.2.2家族式的持续创新与整合
2.3精益制造的提出
第3章精益制造与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3.1精益制造与管理的内在价值逻辑
3.1.1精益制造与管理的长期理念
3.1.2精益制造的价值逻辑
3.1.3精益制造与管理的本质——消除浪费
3.1.4精益制造的文化基石
3.2精益系统设计
3.2.1精益系统设计概述
3.2.2精益系统设计的内容
3.2.3工厂精益设计
3.2.4精益布局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3.2.5精益布局设计方法
3.2.6精益系统设计方案评价
3.2.7某冷轧薄板厂新工厂精益设计实例
3.3精益制造与管理的技术体系
3.3.1精益制造体系构造
3.3.2目标管理
3.3.3改善与持续改善
3.3.4准时化生产
3.3.5自働化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