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线运行优化理论与技术
智能制造产线是企业构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关键环节。

作者:惠记庄、张富强、丁凯

丛书名:智能制造系列丛书

定价:57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57897

出版日期:2024.04.01

印刷日期:2025.06.16

图书责编:刘杨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以智能制造产线为对象,介绍了智能制造产线运行优化涉及的关键技术: 产线状态数据实时采集与云-边协同计算技术、产线混合生产任务的集成规划与优化技术、产线生产物流的主动感知与协同调度技术、刀具磨损状态智能监控与寿命预测技术、工件加工质量的误差分析/溯源与预测技术、复杂数控加工装备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自优化生产系统的核心技术。本书可以作为“智能制造类”研究生的选用教材,对学生了解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惠记庄,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数字化制造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技奖励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前言 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挑战,亟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能力的提升。《“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智能产线作为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的制造系统,是应对诸多挑战与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途径。通过泛在的物联感知和网络协同技术,使制造设备高度互联、制造数据深度集成与产线动态重构,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感知、状态评估、自适应运行及智能优化控制。 相对于传统的自动化产线,智能产线是基于工业物联网在物理底层部署各类智能传感设备,包括智能终端、嵌入式系统等,将现场实时状态数据进行边缘侧处理,并与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数字孪生等软件系统集成交互,并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管控优化。本书提出的智能产线运行优化技术包括产线状态数据实时采集与云边协同计算技术、产线多级批量生产任务的集成规划与优化技术、智能产线生产物流的主动感知与协同调度技术、刀具磨损状态智能监控与寿命预测技术、工件加工质量的误差分析/溯源与预测技术、复杂数控加工装备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是实现智能产线...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智能产线概论

1.1智能制造背景

1.1.1智能制造产生的背景

1.1.2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

1.1.3产线智能化的困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产线状态数据实时采集与云-边协同计算

1.2.2产线多级批量生产计划的集成与优化

1.2.3生产物流的主动感知与协同调度技术

1.2.4刀具磨损状态智能监控与寿命预测

1.2.5面向多工序加工过程的工件质量追溯

1.2.6复杂加工装备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

1.2.7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产线建模与可视化

1.2.8智能产线发展的新趋势

1.3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产线

1.3.1智能产线的定义与特征

1.3.2智能产线运行优化的实现框架

1.3.3智能产线运行优化的关键使能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产线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云-边协同计算技术

2.1产线状态数据的需求分析

2.2产线状态数据的采集方案

2.2.1数据类型分析

2.2.2数据采集方案

2.3面向数控加工装备的数据采集方法

2.3.1基于内置传感器的装备数据采集

2.3.2基于外接传感器的装备数据采集

2.4面向数控加工装备的数据预处理

2.4.1信号截取与工序识别

2.4.2基于CEEMDAN-小波包组合的状态数据去噪模型

2.4.3案例分析

2.5基于物料主动感知的AGV云-边协同计算框架

2.5.1AGV状态数据采集与信息交互

2.5.2边缘侧RFID数据处理技术

2.5.3云边协同计算技术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产线多级批量生产计划的集成与优化技术

3.1...

本书可以作为“智能制造类”研究生的选用教材,对学生了解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