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24878
出版日期:2019.05.01
印刷日期:2019.04.25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零售
习近平总书记把新闻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10门大学科并称为“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本书适应新时代对新闻学的呼唤,以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为宗旨,通过对理论梳理、历史回顾、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及学风与文风四个方面的阐述,从实践到理论,从历史到未来,为新时期的新闻学构建了宏大而有体系的框架,具有学术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疆乌鲁木齐人。学术兼职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
经过一番甄选与琢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文库”即将陆续出版。它既是学会复会六年来所开展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的集萃,也是吾辈向创会前辈敬献的一份厚礼。12 历史上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由时任校长蔡元培亲自发起并担任会长,他同时聘请留美研习新闻学归国的徐宝璜、《京报》社长邵飘萍担任研究会的导师,这三人也因此被称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三驾马车。 蔡元培校长亲自起草研究会章程,确立研究会宗旨为“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学会拟定的章程、宗旨,学会开设的课程,出版的刊物、教材,成为中国新闻学科建设最初的范本,也使北京大学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摇篮。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会员很多是当时的进步学生,其中的一些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也有一些成为著名的新闻人。据史料记载,在获得证书的55人中,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人的名字。这段往事已经在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 1 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2 卓南生,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导师兼副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 印记。 2008年4月15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恢复成立,按照惯例,许智宏校长任会长,并聘请首批10位海内外学者担任研究会导师。《光明日报》用整版篇幅介绍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历史及恢复成立的情况;人民网对导师聘任仪式进行了全程直播报道。 恢复成立后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另一方面力求开拓进取,创造新的业...
新时代新闻学若干问题辨析 3
从学术生态看新闻学的形势与任务 19
再谈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与历史观 28
“小方是谁?” 46
——兼谈当下新闻研究的一些学风问题
第二编 理 论 视 野
重塑新闻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再审视 61
专业性还是人民性——新中国新闻业断想 87
一波三折——中国传播学百年发展历程 103
世道人心——重思现代中国及其传播学 131
形塑意识形态——符号与政治的名实之辩 152
第三编 在历史中思考
新中国与新文化 169
文化自觉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传统 201
国家建设与民国报业 217
新记《大公报》与文化政治 229
从历史虚无到价值虚无 243
学术与政治:传播学哪儿去了 253
第四编 从记者到学者
学南振中,当好记者 261
附:既读书,又看报:与研究生谈读书 270
重读斯诺《西行漫记》 276
读“天珠”,谈新闻 281
范敬宜与清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述略 289
培养有梦想、有灵魂、有文化的中国记者 299
我们需要这样的新闻学院院长 304
第五编 学风与文风
走出“八十年代”:学术何为 前沿安在 311
附: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方法 330
精神开放天地宽 346
青年学人书序十则 349
学术笔谈之主持人语四则 395
一语天然中国梦 402
学界也当改文风 411
追忆一次阳光灿烂的学术会议 418
后记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