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电路原理(下册)(第3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配套教学与习题解答!

作者:汪建 李开成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89
印次:3-3
ISBN:9787302569473
出版日期:2021.02.01
印刷日期:2024.01.23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系统地介绍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分上、下两册, 共19章。上册内容包括: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运用 电路定理法,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元件,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三相电 路。下册内容包括: 非正弦周期性稳态电路分析,网络图论基础与电路的矩阵方程,暂态分析方法———经 典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状态变量分析法,双口网络,均匀传输线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非线性电路分 析概论,电路仿真简介。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出发,本书通过对“电路理论”课程中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的 详细论述,将基本内容的叙述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机地融合,例题丰富,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more >

第3版前言 本书是在2016年出版的《电路原理(下册)》(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全书根据第2版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效果,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修订的内容主要有: ①为突出重点,强调对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重新编写了第3章,主要介绍建立电路方程的观察法; 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网络图论基础及列写电路方程的系统法单独编为一章, 且在教材中的顺序后移; ③将双口网络的内容移至暂态分析方法的介绍之后,并增加针对双口网络暂态分析的内容,以使学生扩展视野,从新的角度去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体系; ④对各章的习题进行了修订,适当调整了综合题, 增加或删减了部分习题,使习题在难度上更富有层次感,更好地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全书共19章,分上、下两册。本书为下册,包括10章。 本书的修订、编写工作由汪建和李开成共同完成。其中李开成负责修订第10、14、19章,其余各章的编写、修订工作由汪建完成。全书由汪建统稿。本书配套提供教学课件,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教学课件 因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改进。 编者2020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7年底出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出版后,被国内多所大学选作“电路”课程教材。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教材能够适应理工科院校对基础“电路”课程的教学需求。 我们认为,随着现代电工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电路原理”这一技术基础课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应不断深化。在课程核心内容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和充实,使教材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基于上述考虑,根据教材多年的教学实践情况及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本次对教材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编写。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将动态元件及特性、奇异函数及波形的表示法的内容后移,两者合并单独编为一章,以使其与正弦稳态分析及暂态分析等内容更好地衔接,便于教学; 将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单独设为一章重新编写,内容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充实; 增加了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内容。 另外,从加强基本概念的掌握、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顺序调整的角度考虑,对各章习题进行了修订,适当增加或删减了部分习题。 全书共18章,分上、下两册。本书为下册,共有10章,为第9~18章,其中第18章由空军预警学院的黄道敏、袁媛老师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的编写、修订由汪建完成。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的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第1版前言 “电路理论”是电类各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懂得电路的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电类各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在电类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电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因此,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电路理论的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概念性强。学习本课程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物理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也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说,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电路理论的基本保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高等数学的理论在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方法,可以体会到数学工具在研究和解决专业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可归结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求解具有电路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对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因此,在本书的编写中,除参照高等学校对“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兼顾电气类和电子类专业的需要,突出对基本内容的叙述外,还刻意加强了对学习方法特别是解题方法的指导。具体的做法是: (1) 强调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用注释方式予以较详尽的说明和讨论; 对在理解和掌握上易于出错之处给予必要的提示。 (2) 重视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和掌握。对各种解题方法给出了具体步骤,并用众多实例说明这些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且许多例题同时给出多种解法,供读者比较。 (3)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电路理论问题的能力。在每一章的最后均安排有“例题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或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例题的精讲,进一步讨论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书的内容采用授课式语言叙述,十分便于自学。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5章,本书为下册。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书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深入浅出计算机网络(微课视频版)...

高军 陈超洋 卢明 席在
定 价:79元

查看详情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新形态·微课版)...

李灵华,包书哲 主编;云
定 价:59元

查看详情
电磁兼容与PCB设计(第2版·新形态...

邵小桃
定 价:59元

查看详情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3版)

段晨东、胡欣、左磊、李
定 价:69元

查看详情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

汪华章,宰文姣,秦常贵
定 价:55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汪建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现担任中国南方十省电工理论学会理事长、武汉电工理论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湖北省精品课程“电路理论”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路与系统、网络理论、电气信息检测技术、智能仪器等。近年来,作为主持人完成了科研课题20余项;先后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出版图书7部。所编著的《电路原理》(上册)、《电路原理》(下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原理》(上册)及《电路原理》(下册)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配套教学与习题解答!
    教学资源 
     配套教材《电路原理(下册)(第3版)》和《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题解(第3版)》。
     配套教学课件(PPT),下载地址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本书页面

more >
  • 目录

    第10章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0.1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概念

    10.2周期性非正弦函数的谐波分析

    10.3周期性非正弦函数的频谱图

    10.4周期性非正弦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与平均值

    10.5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0.6周期性非正弦电源激励下的稳态电路分析

    10.7周期性非正弦电源激励下的对称三相电路

    10.8例题分析

    习题

    第11章网络图论基础与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1.1网络图论的基本知识

    11.2有向图的矩阵描述

    11.3电路方程中的独立变量

    11.4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表示式

    11.5典型支路的特性方程及其矩阵形式

    11.62b变量分析法的矩阵形式

    11.7支路分析法方程的矩阵形式

    11.8节点分析法方程的矩阵形式

    11.9回路分析法方程的矩阵形式

    11.10网孔分析法方程的矩阵形式

    11.11割集分析法方程及其矩阵形式

    11.12例题分析

    习题

    第12章暂态分析方法之一——时域分析法

    12.1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12.2动态电路初始值的确定

    12.3关于动态电路初始状态的突变

    12.4一阶电路的响应

    12.5二阶电路

    12.6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2.7线性时不变网络零状态响应的基本特性

    12.8卷积

    12.9例题分析

    习题

    第13章暂态分析方法之二——复频域分析法

    13.1拉普拉斯变换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