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创造学教程(第2版)
作者:郭业才、郭燚、张秀再、吴礼福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69元
印次:2-4
ISBN:9787302602958
出版日期:2022.07.01
印刷日期:2024.01.18
本书前5章主要介绍创造学原理,包括创造学概述、创造力及其开发、创造性思维与训练、创造原理与技法、发明创造实施流程等内容。后3章偏重实践,介绍创造性成果保护,主要包括科技论文写作、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等内容。 本书以“学科通识性、表述趣味性、内容新颖性、交叉融合性、成果保护性”为指导思想编排教学内容,体现了系统性与拓展性,强调了实用性与实践性,强化了新颖性和交叉性,增强了趣味性与可读性。本书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将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突出创新实践,对培养创新人才能起到很好的启迪和促进作用。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创造学教材和辅导读物,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的培训教材或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书。
more >前言 《创造学教程》自2017年出版以来,被全国30多所高校选为教材,并多次重印,受到了各兄弟院校师生和读者的关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给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教材,2019年《创造学理论与实践》获批为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项目。因此,这次修订时,作者将江苏省立项建设教材《创造学理论与实践》和修订的《创造学教程》教材统一定名为《创造学教程: 原理与实践(第2版)》。教材内容以阐述创造学理论与实践为主,对第一版《创造学教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延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将教材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思、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谨踏实、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2) 保持了第一版内容组织结构,坚持以“学科通识性、表述趣味性、内容新颖性、交叉融合性、成果保护性”为指导思想组织教材内容。同时,保持第一版的“系统性与拓展性融合、新颖性和交叉性统一、实用性与实践性并重、趣味性与可读性增强”的特点。 (3) 在保留第一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扩展。 ① 内容调整。将第6章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中第6.1节科学研究概述、第7章技术发明与专利申请中第7.1节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第8章计算机软件与软件著作权登记中第8.1节计算机软件及保护等内容改为课后阅读内容,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就能自行阅读相应的内容,这样将学生的学习精力集中于科技论文写作、专利申请和软件著作权登记,有利于突出实践性。 ② 内容扩展。在第3章创造性思维与训练中第3.4节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中,增加了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常规思维与超前思维。 本教材第二版由主编郭业才教授执笔进行了修订、统稿与定稿。本教材共有八章。第一章为创造学概述,第二章为创造力及其开发,第三章为创造性思维,第四章为创造原理与技法,第五章为发明创造实施流程,第六章为科技论文写作,第七章为专利申请,第八章为软件著作权登记。其中,第1章至第3章和第7章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郭业才教授编写,第4章和第5章由上海海事大学郭燚副教授编写,第6章和第8章分别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吴礼福副教授和张秀再副教授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书后所列参考文献为本教材编写提供了极好素材,有的还引用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吸收与消化,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同时,本教材出版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673222)、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No.13KJA5100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材建设基金立项项目(No.17JCLX006)、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建设项目(No.PPZY2015B134)、国家一流专业和江苏省一流专业及清华大学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所编教材中一定有不足之处。在此,诚请各位专家、同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5月 前言 本书是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相关专业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应用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应更加重视人的创造力开发和创造型人才培养,发展每一位大学生对发明创造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独立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新技术方案的需要,教会他们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并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加以保护。为了达到此目标,本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课程思政引领、工程案例导入、创新实践驱动”来展现教材内容,以“学科通识性、表述趣味性、内容新颖性、交叉融合性、成果保护性”为指导思想,组织教材内容,体现了以下特点。 (1) 系统性与拓展性融合: 除了介绍创造学基本概念、创造性思维与训练、创造技法等系统内容外,还拓展到发明创造完整过程、创造性成果的表现形式和创造性成果保护措施等内容。读者不但能了解创造学原理与方法,还能学会开展创造活动和保护创造性成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2) 新颖性和交叉性统一: 将创造学内容与创造性成果保护交叉融合为一体,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创造学研究成果纳入教材内容,融思想性、科学性、新颖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3) 实用性与实践性并重: 将创造学原理、技法和创造性成果保护方法的传授与训练、实践和应用相结合,给出了详尽的训练技巧、实践流程、应用案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形成了理论(或原理或方法)、训练、实践、应用、再理论、再训练、再实践、再应用的创造能力培养循环链条。 (4) 趣味性与可读性增强: 对创造学中的基本概念、创造性思维形式及创造技法等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创造,以实例展现创造性思维,挖掘事件背后的生动细节,增强了趣味性与可读性。 本书思政元素丰富、选材翔实、逻辑结构清晰、论述科学严谨、格式规范完整、工程案例多样、图文搭配得当,特色鲜明、适用性强,使用面宽。 本书共8章,由郭业才教授统稿。其中,第1~3章和第7章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郭业才教授编写,第4、5章由上海海事大学郭燚副教授编写,第6、8章分别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吴礼福副教授和张秀再副教授编写。 大量文献为本书编写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在此谨向其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同时,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673222)、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No.13KJA5100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材建设基金立项项目(No.17JCLX006)、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建设项目(No.PPZY2015B134)、国家一流专业和江苏省一流专业及清华大学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一定有不足之处,诚请各位专家、同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