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神经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作者:崔刚、王海燕、钟晓云
丛书名: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
定价:148
印次:1-1
ISBN:9787302666516
出版日期:2024.08.01
印刷日期:2024.10.08

"《神经语言学新发展研究》围绕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使用的神经基础、语言学习与双语的神经机制、失语症以及其他类型的语言障碍、语言进化与基因研究、神经语言学理论的应用等主题,对21世纪以来的临床神经语言学、实验神经语言学和应用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发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神经语言学的**发展状况并把握研究的方向,进而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从事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语言康复治疗师以及其他对语言和脑之间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

more >

前 言 承蒙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上海时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信任,由我们承担了《神经语言学新发展研究》一书的写作任务。在写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多方的共同支持之下,本书的写作已初步完成,在此有必要把我们的一些基本想法和全书的安排做一个整体的交代,以帮助读者阅读全书的内容。 写作本书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定义“新发展”。神经语言学研究语言和人脑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由|于语言本身和人脑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又加之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局限性,学界对于其中的许多问题尚未达成定论。在由Stemmer和Whitaker主编的Handbook of Neurolinguistics一书中,由Gainotti所撰写的关于失语症患者名词和动词的范畴特异类损伤的一章使用了“A veryiold and very new problem”这一副标题,其实这一描述基本适合于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问题,许多在历史上提出的经典问题在今天仍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要想完全把神经语言学的新发展与原来的研究完全区分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本书中所采用的做法基本上以时间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按照临床神经语言学、实验神经语言学和应用神经语言学的学科框架,把观察的起始点放在21世纪初,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近十年左右相关的研究上。我们力图按照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全面梳理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相关领域研究的成果。当然,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新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体现相关领域研究的延续性,我们也会在必要的场合介绍一些在此之前的相关研究。 本书共包括八章。第1章是全书的引言部分,介绍与讨论了神经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和核心研究问题,并以语言与大脑之间关系研究历史上的三个转折点为线索梳理了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另外,本章也对我国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第2章讨论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在回顾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围绕脑电图、功能性神经语言学新发展研究磁共振成像、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全面讨论了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在讨论这些研究方法应用的同时也介绍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第3章和第4章属于实验神经语言学的范畴。第3章介绍与讨论了关于语言使用的神经基础的研究成果。本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关于大脑中语言网络的几种主要的观点,从而使得读者对语言使用的神经基础具有一个整体性、全局性的把握,然后按照由下而上的层级顺序依次讨论了新时期神经语言学关于言语感知、大脑词库、句法加工、语篇加工和语用加工的研究成果。第4章围绕语言学习和双语的神经机制展开。本章首先从神经可塑性入手,从整体上讨论了人类学习的神经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母语习得和二语学习的根本性差异。母语习得的神经基础是经验期待型的神经可塑性,一个儿童只要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就可以在6岁左右具备很好的使用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就如同一株树在阳光、空气、水分等条件之下就可以自然地生长一样,因此,母语习得可以被视为一个语言神经网络的生长过程。在本章中,我们按照从初始状态、沉默阶段和产出语言三个方面对于这一生长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二语学习的神经基础是经验依赖型的神经可塑性,它主要依靠人的整体认知机制,因此,我们以人的认知机制为基础,从注意、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方面讨论了二语学习的认知与神经机制。另外,本章还介绍与讨论了双语的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双语的神经基础、双语的控制机制以及双语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第5章和第6章属于临床神经语言学的范畴。第5章以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为核心展开。本章首先从流利型和非流利型两个大类型出发介绍与讨论了失语症的分类,然后依次讨论了失语症患者在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和手势等多模态方面的语言障碍。另外,本章还专门针对近年来学界比较关注的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与讨论。第6章的内容涉及失语症之外的其他类型的语言障碍,其中包括儿童发展性语言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痴呆和老年语言退化。第7章涉及临床神经语言学和实验神经语言学两个分支,主要介绍与讨论语言进化与语言的基因研究的发展状况。在语言进化方面,本章首先讨论了有关语言进化的各种主要观点以及人类大脑的进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人类和动物的比较研究、镜像神经元和语言障碍三个方面更加全面、深入地讨论了人类语言的进化。关于语言的基因研究,主要包括与语言障碍相关的基因、其他语言相关基因以及基因与语言进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8章属于应用神经语言学的范畴,从语言教学与学习、语言障碍康复、老龄化与语言以及口译四个方面全面介绍并讨论了神经语言学应用研究的发展与趋势。 本书是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写作完成的,其中有三本在2022年出版的新书对我们的帮助最大,它们分别是由Brennan撰写、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anguage and the Brain: A Slim Guide to Neurolinguistics,由Blumstein撰写、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When Wonds Betray Us: Language, the Brain, and Aphasia,以及由Baggio撰写、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Neurolinguistics。这三本书对于本书写作内容框架和写作思路的确定以及文献的梳理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此我们谨向三位作者以及本书所引用参考的所有文献的作者同行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与敬意。 本书是三位作者通力合作的成果,具体分工是:崔刚负责第1章、第3章和第4章,王海燕负责第2章、第5章和第6章,钟晓云负责第7章和第8章,最后由崔刚统稿完成。王海燕和钟晓云两位作者都是我的学生,她们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工作,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一直坚持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神经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老兵”,看到自己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在阅读到她们发表、出版的作品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欣慰。在此我要感谢她们为本书写作所付出的努力。当然,由于写作时间紧迫,尤其是我本人的能力所限,本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于这些问题是需要我本人来承担责任的。我要感谢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周骁然、任雨菲、马廷辉和马盛楠四位在读的博士生,他们在本书定稿完成之后作为第一批读者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校对。另外,我还要感谢历年来选修神经语言学这门课程的同学。我从2006年开始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开设神经语言学课程,每次上课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支持,是他们的好学与求知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地追踪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并促使我坚持进行相关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另外,他们在课堂上的讨论也给我提供了诸多思想的火花和灵感。 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成果发表,要想涵盖所有的文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的内容只能按照该学科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研究问题,基于作者对有关领域的认识来介绍与讨论相关的研究成果,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另外,由于我们水平的局限,书中也还存在着许多其他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崔 刚 2024年5月于清华园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比较文学新发展研究

查明建
定 价:128元

查看详情
西方女性文学新发展研究

黄芙蓉、张瑾
定 价:118元

查看详情
西方戏剧新发展研究

俞建村等
定 价:118元

查看详情
对比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尚新
定 价:118元

查看详情
计算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张霄军
定 价:128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1. 历史与现实兼顾
    本书将观察的起点放在21世纪初,将关注的重点集中于近十年间的相关研究,力图按照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全面梳理自本世纪初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2. 框架清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本书首次从临床神经语言学、实验神经语言学和应用神经语言学三个维度对神经语言学的学科进行了划分,并以此为基本框架,围绕相关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全面总结有关的研究成果,探究基本的共识和存在的争议,并讨论今后的发展方向。

    3. 深入浅出,理论性与通俗性兼具,可读性强
    本书力求通过清晰、简洁且具象的语言,准确、完整地阐述神经语言学专业抽象的术语和理论,从而助力读者全面把握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动态,系统深入地理解语言与人脑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

more >
  • 目 录

    第1章 引言…………………………………………………1

    1.1 神经语言学的分支……………………………………1

    1.2 神经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问题…………………………4

    1.3 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历史综述…………………………11|

    1.4 中国的神经语言学研究………………………………17

    第2章 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21

    2.1 传统研究方法的回顾…………………………………21

    2.2 脑电图…………………………………………………25

    2.2.1 基础知识…………………………………………25

    2.2.2 应用研究新进展…………………………………29

    2.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40

    2.3.1 基础知识……………………………………………40

    2.3.2 应用研究新进展……………………………………43

    2.4 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56

    2.4.1 经颅磁刺激…………………………………………56

    2.4.2 经颅直流电刺激……………………………………61

    2.5 小结……………………………………………………62

    第3章 语言使用的神经机制…………………………………65

    3.1 大脑中的语言网络……………………………………65

    3.2 言语感知………………………………………………70

    神经语言学 新发展研究

    3.2.1 语音信号的加工…………………………………71

    3.2.2 音位的加工………………………………………73

    3.2.3 运动系统与言语感知……...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