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10557
出版日期:2022.09.01
印刷日期:2022.08.01
图书责编:赵凯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4年修订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电类课程教学改革形势和实际需要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分为7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正弦稳态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现象、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另有附录内容为电路理论发展简史、复数及其运算、Multisim 11使用指南及仿真应用、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全书力求准确把握课程体系的基本脉络,体现较好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讲述严密准确,说理细致透彻; 基本方法阐述步骤明确,前后联系紧密; 并配有丰富的例题、思考和练习题、习题等。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学生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用书,以及相近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陈姝,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与信息处理教研室讲师,硕士。主讲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电类课程,公开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3部,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国内核心2篇,EI检索3篇。
前言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现代电子科技、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课时大多压缩在60~70学时,而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十分有必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要求教师贯彻精讲原则,精心组织讲课内容,突出知识点间的联系,体现知识点的前后呼应和举一反三。本书是根据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修订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电类课程教学改革形势和实际需要,在编者多年教学讲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全书 结合最新融合式电类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的要求,注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知识点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衔接, 力求准确把握课程体系的基本脉络,体现较好的知识结构,顺序合理,要点明确,重点突出,语言力求简明、通俗易懂。基本概念讲述严密准确,说理细致透彻; 基本方法阐述步骤明确,前后联系紧密; 并配有丰富的例题、思考和练习题、习题等。教材内容还与人文知识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联系,阐述知识发现的背景和实际应用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总结与归纳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7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正弦稳态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现象、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另有附录内容为电路理论发展简史、复数及其运算、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使用本教材的教学参考学时为60~80学时。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
目录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1.1.2电路模型
思考和练习
1.2电路基本变量
1.2.1电流
1.2.2电压
1.2.3功率
思考和练习
1.3基尔霍夫定律
1.3.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3.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思考和练习
1.4电路基本元件
1.4.1电阻
1.4.2电压源与电流源
1.4.3受控源
思考和练习
1.5简单电路分析
1.5.1单回路电路分析
1.5.2单节点偶电路分析
思考和练习
1.6电路的等效变换
1.6.1电路的等效概念
1.6.2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等效
1.6.3电阻星形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1.6.4理想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
1.6.5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6.6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
思考和练习
1.7运算放大器
1.7.1运算放大器及其等效电路
1.7.2理想运算放大器
1.7.3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
思考和练习
1.8实用电路介绍
1.8.1非平衡电桥
1.8.2电压表与电流表量程扩展
习题1
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
2.1图与电路方程
2.1.1图论基础知识
2.1.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
思考和练习
2.22b法和支路法
2.2.12b法
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