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微课视频·题库版)
作者:任骏原、刘允峰、刘维学、杨玉强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69元
印次:2-3
ISBN:9787302629764
出版日期:2023.06.01
印刷日期:2025.01.14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8章,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 本书在内容的表述上,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的介绍,并把重点放在逻辑层面; 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汲取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并引入Multisim仿真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有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习题解答、微课视频及作业题库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more >第2版前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方法,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书第1版于2013年出版,作者总结使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当前教材的新形态趋势要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原则是: 注重内容更新和基本内容相对稳定的关系、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关系及完整性和重要性的关系,统筹考虑基础知识储量和学科发展增量。 主要修订的内容包括: 对部分章节增加了内容、例题、习题和微课视频; 按照新标准对部分附图重新绘制、替换; 通篇对文字表述做了认真的斟酌修饰,使其更有条理性、可读性; 配有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解答和试题库。 本书的特色如下。 (1) 内容新颖。跟踪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新趋势,汲取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吸收国内外现有优秀教材的成功之处,融入作者40多年的教学科研论文成果、省级教学成果和省级教改立项成果,引入Multisim仿真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 目标明确。力争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系统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基本设计方法,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3) 习题多样。各章末的“自测题”“习题”“Multisim仿真练习题”部分设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电路分析题及电路设计题,利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程度的学习者进行练习和拓展。 (4) 资源丰富。有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习题解答、微课视频、作业题库等教学资源,便于学习者参考、使用。 全书共8章,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 本书由任骏原、刘允峰、刘维学、杨玉强编著。其中,刘允峰执笔第1、2章,杨玉强执笔第3、4章,任骏原执笔第5章、附录A~C,刘维学执笔第6~8章。全书修订编写的组织、策划和定稿由任骏原完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由于作者的学识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3月 第1版前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及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方法,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面地介绍了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8章,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 编写本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保证基础,精选内容,培养能力,便于自学,注重汲取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注重教学规律及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考虑如下。 以小规模集成逻辑门电路和触发器作为数字电路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中规模数字电路的各种逻辑功能部件,同时适当介绍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以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为主要内容,运用逻辑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及状态图等工具,对数字电路进行逻辑分析和设计。 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以作者从2000年以来多项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及教改研究项目成果的内容为特色技术背景,按照基础知识储量和学科发展增量统筹考虑的原则构建知识体系,加强了数字逻辑电路新技术的引入,初步介绍了Multisim仿真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以适应学科的最新发展。 在内容表述上尽量采用公式、表格、图形等直观、简明的方法,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概念清楚,注重知识内容的演绎过程,注重体现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全书附录中给出了自测题、习题的参考答案,便于学习者对照检查。 本书除第8章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其余各章基本采用国家标准《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T 4728)所规定的逻辑符号。 本书由任骏原、杨玉强、刘维学编著。其中,任骏原执笔第1章、第5章、附录A~附录C,杨玉强执笔第2~4章,刘维学执笔第6~8章。全书编写的组织、策划和定稿由任骏原完成。 由于作者的学识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12月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