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通信系统建模仿真教程
作者:陈树新 吴昊 常迁榛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39916
出版日期:2023.09.01
印刷日期:2023.08.07
理论的更新与技术的发展促使系统建模仿真日益成熟,使其成为分析、研究通信理论、技术和系统的重要工具之一。本书在系统介绍建模仿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系统建模仿真原理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实现,以及Matlab/Simulink中的典型应用模块。全书共分7章,具体内容包括系统建模仿真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与噪声、随机变量的产生、系统建模原理与方法、系统仿真原理与方法、通信系统建模仿真实现,以及通信仿真中的参数与性能估计。 编者从事通信领域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学习者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本书的内容编排上,以建模仿真理论和技术为起点,以通信领域中的应用为目标,内容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晰,重点突出,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 本书可用作电子信息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more >前言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是近年来发展迅猛、更新迅速的领域,为此,本教程自2007年首次出版以来,曾修订3次。每次修订都是作者重新理解通信系统建模仿真内涵,进一步提炼和优化教程相关内容的过程,当然,也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 本书于2007年首次公开出版,其目的是配合“通信原理”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仿真实践能力,这也成为我校“通信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申报的支撑要素。2008年,在我校首届课程教学法改革评比中,作者围绕“研讨式课堂教学环境构建”提出的“模块递进式教学法”获得全校评比第一名,凝练出许多好的做法和典型实验案例并及时引入2012年公开出版的教程当中。在此之后,依托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673392)和相关科研项目,以及军队学位与研究生重点教学研究课题,作者重新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通识和方向兼顾”内容体系框架,所完成的教程于2017年出版,并于2022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次出版源于国内各高校广泛开展的“新工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以及日益增长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所提出的新需求。本教程编写目标为满足“迭代式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教学需求,按照2∶4∶4的比例将课程数理基础、建模仿真技术和通信实践应用进行了有机融合,这样能够使学习者在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建模仿真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开展通信理论技术的建模仿真研究。 课程数理基础部分包括第1、2章的相关内容,该部分主要分析了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基本概念,并结合通信系统的特点,介绍了仿真在通信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同时在简要介绍概率论的基础上,讨论了随机过程理论中的部分相关内容,以及噪声的相关特性。 建模仿真技术部分包括第3~5章的相关内容,该部分首先研究了随机数的产生方法,各类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以及随机序列质量测试评估技术;其次,研究了系统建模原理和技术,分析了系统建模的误差,研究了连续系统的建模方法,给出了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案例;最后,介绍了仿真基本概念,研究了连续系统数值仿真方法、蒙特卡洛仿真的基本原理及其改进型,给出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基本策略。 通信实践应用包括第6、7章的相关内容,该部分对通信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模块包括信源及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数字基带、频带传输和同步系统。除此之外,还分析研究了几种信道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仿真的标校过程;同时,以通信系统为研究背景,介绍了信号参数估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参数估计精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研究了通信仿真系统性能指标的估计方法,给出了典型改进方法,以及通信系统性能的目测指标。 全书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背景,在选材上,强调建模仿真理念的建立,尽量减小与具体仿真语言或环境的关联性,注重对前续课程内容的引用和拓展;在内容编排上,弱化课程理论内容表述和复杂的数学推导,注重必要的物理概念的分析,以及应用背景的讲解;在写作上,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工程应用的阐述。本书若全部讲解,参考学时为54学时,当然,讲授内容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专业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取舍。 全书由陈树新教授主持并编写,吴昊和常迁榛老师进行了相关素材的整理和收集,并参与了部分章节内容的讨论。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作者单位机关、研究生院,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在编写构思和选材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在此向相关原著(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 书中部分内容的描述与提法源自作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73337)的研究成果。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23年2月14日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