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第2版)
下载更多课件、素材包资源,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qhdxcbs

作者:张海燕、赵翠萍、徐利艳、崔军文、朱文新

丛书名:高等院校大学数学系列教材

定价:54元

印次:2-6

ISBN:9787302473060

出版日期:2017.06.01

印刷日期:2022.07.20

图书责编:佟丽霞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 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简介,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二重积分,无穷级数,微积分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等. 每章都配有习题及总习题,书末还附有习题参考答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

本教材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数学系列教材之一,是为普通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编写的教材。教材在保持结构严谨、内容通俗易懂的同时,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尽量减少繁琐而又难以起到启发思维作用的逻辑证明。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加强了对学生的基本运算、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书是在2015年出版的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的,从整体上说与第1版没有太大的变化,内容深广度符合“非数学专业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合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学生使用.自第1版出版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采纳了使用本书的师生们的意见,修改了不妥之处,并致力于提高教材的质量.本次修订对个别概念的定义、定理的假设条件及证明过程作了一些修改,在第11章中新增加了一些概念及其经济含义;个别内容的安排做了一些调整,对少量例题及习题做了修改、增删,对全书的文字表述、记号的采用进行了仔细推敲.所有这些修订都是为了使本书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此次修订工作仍由天津农学院的教师完成,他们是:崔军文(第1章1.1~1.6、第9章、第10章),朱文新(第1章1.7~1.9、第8章),赵翠萍(第2章),俞竺君(第3章3.1~3.2、第7章),孙丽洁(第3章3.3~3.4),刘琦(第3章3.5~3.6),张海燕(第4章),徐利艳(第5章、第11章),穆志民(第6章).张海燕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及教材科的领导和老师在本教材的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周到的服务和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书中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7年1月于天津本书是为普通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编写的教材,在保持结构严谨、内容通俗易懂的同时,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尽量减少繁琐而又难以起到启发思维作用的逻辑证明.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基本运算、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均是天津农学院的教师:崔军文(第1章1.1~1.6节、第9章、第10章),朱文新(第1章1.7~...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1函数的基本概念1.1.1函数的定义1.1.2反函数与复合函数1.1.3函数的基本性质1.1.4初等函数习题1.11.2数列的极限1.2.1数列极限问题举例1.2.2数列的概念1.2.3数列极限的定义1.2.4数列极限的性质习题1.21.3函数的极限1.3.1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1.3.2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1.3.3函数极限的性质习题1.31.4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1.4.1无穷小量1.4.2无穷大量习题1.41.5极限的运算法则习题1.51.6两个重要极限习题1.61.7无穷小量的比较习题1.71.8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1.8.1函数的连续性1.8.2函数的间断点习题1.8 1.9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9.1连续函数的运算1.9.2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9.3利用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1.9.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习题1.9总习题1第2章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概念2.1.1导数概念的引出2.1.2导数的定义2.1.3导数的几何意义2.1.4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习题2.12.2函数的求导法则2.2.1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2.2.2反函数的求导法则2.2.3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习题2.22.3高阶导数习题2.32.4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2.4.1隐函数的导数2.4.2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习题2.42.5微分2.5.1微分的概念2.5.2微分的几何意义2.5.3微分的基本公式和微分运算法则2.5.4利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习题2.5总习题2第3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3.1微分中值定理3.1....
本教材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数学系列教材之一,是为普通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编写的教材。教材在保持结构严谨、内容通俗易懂的同时,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尽量减少繁琐而又难以起到启发思维作用的逻辑证明。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加强了对学生的基本运算、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