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8元
印次:2-1
ISBN:9787302575535
出版日期:2021.04.01
印刷日期:2021.04.22
图书责编:施猛
图书分类:教材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学做一体化模式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将机械识图、工程力 学、汽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知识归纳为八个项目,每个项目 分为若干个任务,任务中尽量设置任务实施内容。《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减少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知识,增加了汽 车运行材料和冷轧钢、热轧钢在汽车上的应用等知识,尽量不与后续课程相关知识重复。同时,本 书增加了人文知识,减少了陈述性语言,做到图文并茂,体现了高职教学的特点。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汽车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汽车类各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李子云: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CSSIC1篇,全国中文核心5篇,完成国家、省、市课题8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本,其中《汽车机械基础》被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应用型专利2个,获武汉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1个。
前言(第2版) 《汽车机械基础》自2013年1月出版以来,已经印刷了5次,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不断被全国多所高职高专院校选用,还被部分本科院校选为教学用书。2014年5月,本书被教育部确立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车由传统的机械系统向机电一体化系统转变,相关高校在传统的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学科。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全面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学历证书教育中,形成书证融通。为了能及时将实际变化情况融入教材,并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编者们根据出版社的指导意见和同行的反馈意见,对本书进行了修订。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李子云、李鑫、杜方鑫担任主编,赵聪、周彬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分工如下:李鑫编写项目一和项目二,杜方鑫编写项目三和项目四,赵聪编写项目五和项目六,周彬编写项目七和项目八,李子云负责全书统稿和审定。教材提供了近300个视频课件,以实际操作、3D演示和动漫形式为主,可供教师下载。 编者在修订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武汉领卓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李正凡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限于时间和水平,本书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者 2020年12月1日 前言 (...
绪论 1
一、汽车的发展历史 1
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3
三、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4
四、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5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5
项目一 机械识图 7
任务一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8
一、中国机械制图标准 8
二、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和标题栏 8
三、比例和字体 10
四、图线及画法 11
五、常用尺寸标注 12
任务二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 14
一、投影基础 14
二、视图 22
三、剖视图 24
四、断面图 27
任务三 标准件、常用件的表示方法 29
一、螺纹及其紧固件 30
二、滚动轴承 34
三、键和销 35
四、齿轮 37
五、弹簧 38
任务四 零件图 40
一、零件图的内容和作用 41
二、典型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 42
三、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45
四、识读零件图 53
任务五 装配图 54
一、装配图的内容和作用 54
二、装备图的表达方法 55
三、识读装配图 59
项目二 力学分析 63
任务一 静力学基础 64
一、基本概念和公理 64
二、约束与约束反力 66
三、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69
四、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69
任务二 平面汇交力系 70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70
二、力矩 72
三、合力矩...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