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5元
印次:2-20
ISBN:9787302258544
出版日期:2011.12.01
印刷日期:2024.12.26
图书责编:鲁永芳
图书分类:教材
本教材是国内该领域同类教材中最早的权威教材,也是后来其他院校自编教材参考的范本,它系统地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力学、热学、光学、导电、介电、磁学等性能及其发展和应用,介绍各种重要性能的原理及微观机制、性能的测定方法以及控制和改善性能的措施,各种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本书在无机材料的断裂力学及缺陷电导的应用方面的阐述均有特色。本次再版,重新安排了无机材料的力学性能, 扩大了强度及断裂韧性内容,热学、光学、磁学等性能部分也根据教学实践进行了若干改写和充实,并且对介电及导电性能部分增加了应用实例。本书可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也可参考使用。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前言 无机非金属材料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教材编审小组在1990年度工作会议(1990年10月8~10日于天津大学)上,对“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材进行了审查,同意列为全国统编教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教材办公室随后审定“同意作为必修课教材出版”。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无机材料(指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玻璃、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等)的各种物理性能,不牵涉到化学性能(如耐腐蚀等)。所研究的性能包括无机材料的变形与力学性能、脆性断裂与强度,以及热学、光学、电导、介电、压电和磁学等性能。这些性能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在研制和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对它们提出来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即所谓材料的本征参数。因此,首先要掌握上述各类本征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单位以及这些参数在实际问题中所处的地位。其次,要搞懂这些性能参数的来源,即性能和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关系。也就是说,掌握这些性能参数的物质规律,从而为判断材料优劣,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改变材料性能,探索新材料、新性能、新工艺打下理论基础。为了全面地掌握材料的结构,对无机材料的原料和工艺也应有所认识,以取得分析性能的正确依据。 书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内容,从验证性能参数、掌握检验技术、学习科研方法和分析手段等方面加强学习效果。 本书的先修内容为: 材料力学、物理化学、固体材料结构基础、微观分析方法、硅酸盐工艺等。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验方法,在大量占有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整理为经验方程,来表示它们的函数关系; 另一种是从机理着手,即从反映本质的基本关系(如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点阵振...
第1章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应力与应变
1.1.1应力
1.1.2应变
1.2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
1.2.1各向同性体的弹性常数
1.2.2单晶的弹性常数
1.2.3弹性模量的物理本质
1.2.4多相材料的弹性模量
1.2.5弹性模量的测定
1.3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形变
1.3.1晶格滑移
1.3.2塑性形变的位错运动理论
1.3.3塑性形变速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1.4高温下玻璃相的黏性流动
1.4.1流动模型
1.4.2影响黏度的因素
1.5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
1.5.1黏弹性与滞弹性
1.5.2高温蠕变曲线
1.5.3高温蠕变理论
1.5.4蠕变断裂
1.5.5影响蠕变的因素
1.6无机材料的超塑性
习题
第2章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
2.1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2.1.1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2.1.2Griffith微裂纹理论
2.2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
2.2.1无机材料中本征裂纹的起源
2.2.2表面接触损伤及机械加工损伤
2.3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2.4断裂强度的统计性质
2.4.1强度的统计分析
2.4.2韦伯函数中m和σ0的求法
2.4.3韦伯统计的应用及实例
2.4.4两参数韦伯分布及其应用
2.5显微结构对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
2.5.1气孔率的影响
2.5.2晶粒尺寸的影响
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