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多孔材料具有优秀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在功能结构一体化方面展示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本书系统介绍此类材料概念、制备、应用和表征等基本知识以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内容涉及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子、通讯、冶金、机械、化工、医学、环保、建筑等领域。全书共分8章:在第1章对多孔材料作了整体性的概述,第2章至第7章依次介绍了多孔金属、多孔陶瓷、泡沫塑料等三大类多孔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和不同用途,最后第8章介绍多孔材料的几个最基本的参量表征。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和相关专业(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机械、冶金、建筑等专业)的教材,并可供有关多孔材料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广大材料工作者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师大第一届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原任核物理研究所(现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副所长。多年从事多孔材料和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或独立发表SCI论文近60篇,EI收录4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或独立出版著作6部;作为第一发明人或独立发明获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参加包括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内的合作研究多项,主持承担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讨会首届多孔材料分会发起人,第二、三、四届多孔材料分会主席。�

第2版前言 多孔材料是一类利用孔隙结构获得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指标优化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虽然多孔材料的概念早已提出,但其辐射远不如其他类型的材料概念。到20世纪末,我国在多孔材料领域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其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在2003年出版的译作《多孔固体结构与性能》(主要介绍多孔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写作并于2004年正式出版了《多孔材料引论》(第1版)一书,目的在于通过这两部读物结合在一起的信息,为涉及多孔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包括作者本身)的工作提供一些方便。实际上,当时编写本书的最初原因还是作者本身的工作需要经常性地翻阅手头收集的大量文献数据,而所需信息在这些资料中非常分散,查阅时每每感到十分费时和不便。于是在利人利己的双赢动机下,促成了这本册子的写作。更关键的是本书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宋成斌先生很快得到选题支持,使得出版计划得以顺利实现。尽管这本册子的成形和出版都有些草率,书中存在很多不妥甚至错误,一些观点也并不成熟,而且当时国内从事多孔材料研究的人员又很少,但事情的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其受欢迎程度远超出预期。出版社第一次印刷3000册,后来根据需求又加印了1000册,但近3年还陆续有一些读者来函来电与作者和出版社联系,反映想要购买此书但书店都已脱销的情况。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对我们这一工作的鼓励,更是对作者的鞭策,同时也使作者感到惭愧: 这么不如人意、不成熟、带有明显青涩色彩的册子竟然引起了这么多读者的兴趣。不过倒也增添了一丝欣慰: 该书的出版对我国多孔材料领域的发展,以及相关领域...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多孔材料概述

1.1多孔材料的基本概念

1.2多孔材料的主要类属

1.3多孔金属材料

1.4多孔陶瓷材料

1.5泡沫塑料

1.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2章多孔金属的制备

2.1粉末冶金法

2.1.1金属粉末的制备

2.1.2多孔体的成型

2.1.3多孔体的烧结

2.2纤维烧结法

2.2.1金属纤维的制备

2.2.2多孔体的制备

2.2.3金属纤维多孔电极基板

2.3熔体发泡法

2.3.1多孔体的制备

2.3.2工艺问题及解决途径

2.3.3泡沫铝制备实例

2.4熔体吹气法

2.5渗流铸造法

2.5.1工艺分析

2.5.2预制型分析

2.5.3多孔铝及其合金制品

2.6金属沉积法

2.6.1蒸发沉积

2.6.2电沉积

2.6.3反应沉积

2.7中空球烧结法

2.7.1中空球的制备

2.7.2多孔体的制备

2.7.3铁铬合金多孔制品

多孔材料引论(第2版)

目录

2.8定向孔隙多孔金属的制备

2.8.1固气共晶凝固法

2.8.2定向凝固法

2.9其他方法

2.9.1粉体熔化发泡法

2.9.2熔模铸造法

2.9.3自蔓延高温合成

2.9.4其他

2.10微纳孔隙多孔金属结构的制备

2.11多孔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

2.12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多孔金属材料的应用

3.1过滤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