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51900
出版日期:2014.08.01
印刷日期:2014.07.15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零售
移动电话是身份的象征,是时尚的小玩意儿,还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者三者兼具?根据从世界各地收集的数据,作者研究了无线通信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认为以对等网络为基础的移动青年文化的兴起,已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交往语言风格和价值。这本具有全球性视野的著作,轻松地将分析的视角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又从欧洲转移到拉丁美洲和非洲,回答了我们向移动网络社会变迁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内容涉及:移动一族的现象和可能存在的政治含义;移动通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直接从传统的通信方式跨越到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阶段的可能性。
传播学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1997年正式列入教育部学科目录。受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传播学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传播学素有“多学科的交叉路口”之称,构成其学术渊源的学科主要为行为科学群中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语言学、符号学和信息科学群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自传播学诞生以来,人们清楚地意识到: 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传播实践活动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有线电视、光纤传输、卫星直播、数字电影、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新传播形态的不断出现,传播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推动文理交叉的相关学科发展,清华大学于1998年成立了传播系。在传播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与不同国家从事传播学教学、科研和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接触了许多国外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我们也有选择地使用了部分国外的原版教材。 考虑到中国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愿望,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将选择一批国外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国际通行的传播学教学和研究领域大致包括传播者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传播内容研究、传播过程研究、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制度研究、认识论方法论研究八个方面。清华传播译丛的选题将主要围绕这八个方面展开。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媒体社会是继信息社会后的又一说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
第一章世界无线通信发展7
第二章无线通信用户的社会属性差异: 年龄、性别、
种族和社会地位35第三章日常生活通信和移动性65
第四章移动青年文化109
第五章流动空间、无限时间和移动网络145
第六章无线通信语言152
第七章移动公民社会: 社会运动、政治权力和
通信网络158
第八章无线网络和全球发展: 新问题、新战略180
结论移动网络社会209
注释221译
后记234
图目录
图1.1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全球扩散情况8
图1.2移动电话每百位居民拥有量: 每个区间的国家数量,20038
图1.3每百位居民移动电话用户占比: 世界区域,1992—20049
图1.4移动电话渗透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27
图1.5拉丁美洲移动电话每月平均通话时间,2000—200330
图2.1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移动电话预付费用户在总体移动
用户中的占比,200255
图3.1欧洲部分国家的移动电话拥有率74
图3.2中国移动电话短信的使用情况 79
图4.12002年被选欧洲国家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移动电话使用率
(所占每一年龄阶段的人口比率)112
图8.1小灵通用户在中国的增长,1999—2004190
表目录
表1.12000、2004年,不同地区每百位居民拥有移动电话数量11
表1.2移动电话普及率和预付款订购情况的对比分析29
表2.1部分欧洲国家移动电话持有者的性别比率
(用户人数占该性别人口总数的百分比),200237
表2.2美国移动电话使用的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用户百分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