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为《钢筋混凝土原理》一书的修订第3版,共4篇20章,主要内容有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裂缝变形及其分析方法,结构的抗震、疲劳、抗爆、抗高温和耐久性等特殊受力性能。 书中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材料的各种受力性能,并以此为基础和以试验为依据,深入地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受力机理、计算原则和方法等,以展示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组合结构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本书可作为建筑、水利、交通、地下、海洋工程等结构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用作高等学校本科的教学参考书,并供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科学研究、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过镇海,1934年生。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全面推行研究生学位制以来,清华大学曾为结构工程专业和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混凝土强度理论和本构关系”等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员数次更迭,课程的名称和教学大纲多有演变,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有较大变化,至1990年已合并成为一门课程--“钢筋混凝土原理”,并一直沿用至今。 为适应课程教学,作为教材的本书第1版\于1999年出版,是以作者多年讲授该课程的讲稿为基础编写的。2001年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开展“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该书经评审,选定为教材建设立项项目。原书经过修订,并增补2章后,更名为《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于2003年出版,实为原书的第2版,合作编著者还有时旭东教授。 这两版教材发行至今,先后共印刷10次,近乎每年加印一次,表明每年都有新的读者群。且不时有高校教师、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通过多种途径来咨询或讨论书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似说明本书尚合新老读者所需,书中内容尚属可用。 本书第3版是前两版的修订本,保持了原书的编写体系和原则,主要修改的内容如下: (1) 原书第2版的初次发行至今已有8年,最近3年正值结构工程各主要技术规范的新修订期。其中与本书内容密切相关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都有较多修改,又新增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等。这些规范中新增和修改的内容,多数属于设计工况、材料应用、构造措施、计算参数、限制条件等,涉及“原理”的极少。本来,归结为“原理”的就应该比较成熟和相对稳定,因此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不...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绪论1

  0.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特点1

  0.2 本课程的特点3

第1篇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第1章 基本力学性能6

  1.1 材料组成和材性特点6

1.1.1 材料的组成和内部构造6

1.1.2 材性的基本特点8

1.1.3 受力破坏的一般机理10

  1.2 抗压强度12

1.2.1 立方体抗压强度12

1.2.2 棱柱体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14

1.2.3 主要抗压性能指标值15

  1.3 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18

1.3.1 试验方法18

1.3.2 全曲线方程19

  1.4 抗拉强度和变形22

1.4.1 试验方法和抗拉性能指标22

1.4.2 受拉破坏过程和特征26

1.4.3 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29

  1.5 抗剪强度和变形30

1.5.1 合理的试验方法30

1.5.2 破坏特征和抗剪强度33

1.5.3 剪切变形和剪切模量34

第2章 主要因素的影响36

  2.1 荷载重复加卸作用36钢筋混凝土原理(第3版)目录  2.2 偏心受压39

2.2.1 试验方法40

2.2.2 主要试验结果40

2.2.3 应力-应变关系43

  2.3 偏心受拉和弯曲受拉44

  2.4 龄期47

  2.5 收缩49

  2.6 徐变52

2.6.1 基本概念52

2.6.2 主要影响因素54

2.6.3 计算公式56

第3章 多种结构混凝土59

  3.1 高强混凝土59

3.1.1 应用和制备59

3.1.2 基本力学性能61

  3.2 轻质混凝土65

3.2.1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