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述评

作者:闫虹珏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公共课系列教材

定价:2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85325

出版日期:2014.12.01

印刷日期:2015.02.02

图书责编:刘志彬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中国的近代史以屈辱史,以自强终。传统社会结构的全面崩溃虽然带来社会的剧烈动荡,却也使原先近乎僵化的头脑获得了解放,使近乎失语的喉舌获得了自由。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探讨的主题。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三重奏构成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社会思潮演变的主旋律。通过社会思潮的演变,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基本轨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从而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百余年来“中国向何处去”的合乎历史趋势的回答。

闫虹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副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哲学。主持过多项教学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参编《世界、人生、价值》,(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8)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8)。

首先,大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套方法和规划。大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教育大学生如何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打下学术基础;引导大学生如何有计划地设计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生应该如何有效规划学习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健康体魄的人?学校应该如何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工作系统,创新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践?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指导和鼓励大学生制订科学可行的大学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进他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成就学业,进而发展职业,成就事业。因此,要用先进理念的引领、科学方法的指导和健全的机制保障,来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开展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思想有正确方向,行动有明确目标,前进有不竭动力,创新有科学方法,学习有系统计划。 其次,大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组织行为。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实践为例,多年来,该校学生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努力满足广大同学成长成才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在促进大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素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初步形成了“肩负工作使命,实施两工程一计划,构建三个世界,协调四个关系,加强五个建设,培养六个心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体系。学校通过大力实施标杆工程、卓越工程和“百步梯”攀登计划,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创先争优“标杆工程”通过树立典型和模范,引导大学生凝练共同的价...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章危机之下的反思: 清末的社会思潮/8

第一节清末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思想变革的社会基础/9

一、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主导价值取向/9

二、 明清之际传统经学实证化的社会底蕴/11

三、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中国社会现状以及思想界的反应/12

第二节思想变革的先驱/13

一、 龚自珍: 以心力抗天命/13

 二、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15

三、 严复: 近代启蒙思想家/16

第三节中体西用思潮与洋务运动/20

一、 问题的提出: 应对当时政治格局/20

二、 中体西用思潮的致思路向和思想基础/21

三、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体西用模式的致命问题/22

四、 目的与手段的悖论: 中体西用思潮的初衷与结局/23

第四节维新思潮与戊戌变法/23

一、 甲午惊梦: 维新思潮兴起的契机/23

二、 历史进化论: 维新思潮的理论依据/24

三、 变法图存: 维新思潮的建国方略/24

四、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维新思潮的不足/26

第二章民国前后的思潮发展/28

第一节民国前后的社会现状/28

第二节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29

一、 传统民族主义观念/29

二、 从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31

三、 从排满革命到五族共和/32

第三节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与唯意志论的早期思想/34

一、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思想动因/34

二、 近代唯意志论的早期代表/35[2]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述评目录[3]第三章20世纪初期: 思潮迭起的时期/48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20世纪初的社会现状与思想变革/49

第二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潮/51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