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作者:果壳 guokr.com
丛书名:原点阅读
定价:39.80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99004
出版日期:2012.09.01
印刷日期:2012.09.14
内 容 简 介 本书为果壳网“自然控”主题站讲述的鸟与兽的故事。 鸟与兽和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过我们对它们所知甚少。好在,很多博物学家通过研究为我们展示了它们的真实生活。它们也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爱情,也奋力拼搏求生存,也因为环境变化而苦恼,也会被误会、被伤害--它们的故事可能会让你惊讶,也可能会让你开心。作为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物种,我们都需要爱与自由。
more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作为一个科学传播工作者,我给朋友们带去的惊诧或许并非 那些颠覆常识的知识,或者出人意料的细节,而是我的中文系专 业出身。"文科生为什么要来搞'科普'",这是我最常被问及的 问题。 这个问题想久了,不免就总会绕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上去。这话是子曾经曰过的,当然是好话。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 人,从什么文本中都能抓取到有用的东西,读《诗经》碰到雎鸠、 蝤蛴、白茅、飞蓬之类的名物,自然免不了多看两眼,暗暗记下来, 更不用说《 》里面十来种马的名目了。 自然世界是一本远比《诗经》大得多的书。好奇心同样驱使 人探求每一种草木鸟兽与其他种类的不同,探求它们彼此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各自恰当的位置。作为一个好奇心过剩的人,或者 说"知识收集癖者",我也不会放过这么有趣的工作。 2006 年年底,七国科学家参与的"长江淡水豚类调查"基 本确认白 豚功能性灭绝。在随后的报道过程中,我才第一次接 触到"亚目"、"总科"这样的分类单元,才知道白 豚和江豚是 相去甚远的两个物种。或许这就是新思路的开端,当时我正好又 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便全数投进了动物分类这个领域。后来又因 为工作的关系开始密集接触瘦驼、刘夙、邢立达、外星兔这些专 业人士--在这本书里,在果壳网,都能读到他们的文章。 从动物分类向前推进,我笨拙地踏进了博物的广阔领域。接 I 下来,又以此为起点尝试着了解进化论和分子生物学,进而扩展 到更多的领域。作为一个"知识收集癖"爱好者,我不会放过博 物学的任何一个分支。虽然每一种都只是浅尝辄止,但已经足够 让我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了。 至少以个人经验而言,对自然鸟兽知识的了解和探究,是一 种将普通人带入科学领域的有效方法。 说到自然鸟兽的知识,当然免不了让人想起"博物学"和"博 物学家"。很多很多年前,在古代中国的士人中,也有一群"博 物学家",实际上,"博物学"这个词本身就来自晋人张华所著的 《博物志》一书。在他们的著作中,时常能见到思维奔放、不拘 小节乃至附会杜撰出来的内容。我曾经写过一本《想象中的动物》, 书中对此进行了戏仿。比如对老虎血液一种奇特功效的描绘 : 《抱朴子》提到了虎血的奇妙用处。在每年三月三日这一天,取白色老 虎的皮毛、草鞋的鞋带、浮萍碾成粉末、用新鲜的虎血调和成丸。然后将这 个丸子当成种子,种入地下。隔年就可以有收获。虎血种子每年生长出来的 东西都不一样。让它连长七年,陆续收集这七种不同的种子,磨成细粉后用 蛋液调和,敷在鼻子上,干后撕下,有去黑头的效果。 对称性、数字崇拜、仪式感、混乱列举、语焉不详的口气以 及东方情调的臆想,勾兑成一种迷人的、抒情性的生活场景-- 虽然这样的经验与近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判若云泥,但它们之间 依然可以抽取出某些相似的东西 :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它们往往 是无直接用处的,足以被视为"屠龙技";它们同样轻快,节奏鲜明, 适于充作谈资 ;当它们作为一种知识存在的时候,又都具有陈列 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炫耀。 II 2011 年夏天,法国纪录片《海洋》在国内公映。我感慨说 看这个片子得配上"自然控"的"人肉评论音轨",详细解说片 中各种瑰丽生物和百态行为。但很快引来网友的反驳 :"没必要, 片子的目的是要人们珍惜保护好大海,书呆子气的解读只会削弱 这个主旨的传播。" 确实,自然本身的绚烂细节已经足够叫人惊喜,叫人击节赞 叹了。但如果想要理解自然之美,进而保护好这些美,那么光靠 惊喜和爱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厘清每一个物种在生命序列中的 位置,它们的习性与要求 ;需要从技术细节入手,理解这个纷繁 芜杂的世界。 自然不是抒情性的。自然是生生不息的分裂,是细节与真相 的堆积,是许多人无法直视的"血腥爪牙"。 自然的门虚掩着,你可以一边等待,一边欣赏巨大门环上的 奇异纹理 ;你也可以推开门,走进去,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 徐来 果壳网主编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