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现代文艺人才概论,是文艺学与人才学两大学科交叉地带生长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或曰“边缘学科”。它是一门前途广大的当代新学科。当代新学科的建立主要是科学研究的高度综合化(应该指出,同时也进行着分化)的产物。从学科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各门学科向广延发展,使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而融合了,也是由于各门学科向纵深发展,需要相互借助彼此的知识和方法。于是“现代文艺人才”这门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了,并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进步打好坚实的基础。本书观点新颖、内容充实、论证翔实、语言流畅,适合大专院校师生及文艺界、传播界同行阅读与参考。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曾耀农,男,生于1959年,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2004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博士论文《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批判》,2005年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现代影视美学》,2007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艺术与传播》。《现代传播美学》200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代影视艺术》《现代媒体策划原理及应用》《文艺传播学》也于近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科教新报》、新华网等媒体发表了书评,肯定曾耀农教授的学术成果。1993年至今,他还先后独著或主编《文艺人才学》《文艺伦理学》《文艺学专题研究》等著作,参编《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学》、《文学理论教程》、《美学与美育》、《世纪风》、《文艺鉴赏学》、《思想的印痕》等著作,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国家级)、《电影艺术》(国家级)、《当代电影》(国家级)、《贵州大学学报》、《中州学刊》、《山西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电影文学》、《艺术探索》、《北京社会科学》、《天府新论》、《当代电视》、《中国广告》、《当代传播》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五个,校级课题三个,参与国家和省五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文艺学博导饶芃子教授评价他的科研成果是“选题新颖,论证独创”。他共出版著作和发表论文200余万字,20余次获奖,并在8次学术会议上交流和宣读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论文十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转载论文四篇,《中国文化报》、《人物新闻报》、《湖北教育报》、《湖北日报》、《社会科学报》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均报道了他的科研成果。他的著作被湖南名人资料中心收藏,其简历收入《跨世纪文艺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辞典》。特长在文艺传播、传播美学与影视美学,将影视美学与传播美学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为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生导师(2001),培养两位影视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均在高校工作。2006年调入湖南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工作,任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编辑出版学专业负责人,教影视美学、大众文化、传媒策划、文化产业等课程。

文艺人才,主要指文学与艺术人才,在古老的历史进程中就大量存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在当代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文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文艺人才又迎来了春风与甘霖。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的基础。 中国文联通过精心实施“艺坛大家”音像工程、“彩霞”“晚霞”工程、“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和口述历史音像工程等项目,记录和展示知名艺术家的辉煌艺术成就,积极扶持中青年艺术家,褒奖老艺术家,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自豪感。通过积极加强与港澳地区文艺家的沟通和联系,并吸引他们加入中国文联全委会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方式,不断扩大中国文艺人才队伍;通过实施中青年海外美术研修工程、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等,不断加强对文艺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通过积极探索维护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的有效办法,稳步推进电影、音乐、摄影、美术等艺术门类版权保护组织的建立……这一切,有力促进了文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加强了文艺作品的海外传播力度。 只有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才能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是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现代文艺人才 前 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此,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树立强...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 绪论1

1.1 文艺人才学的研究对象3

1.2 文艺人才学的研究任务6

1.3 文艺人才学的研究价值11

1.4 文艺人才学的基本特点16

1.5 文艺人才学的研究方法17

参考文献21

 第2章 文艺人才的发现22

2.1 文艺人才发现的重要性23

2.2 文艺人才的特征25

2.3 文艺人才发现者的素质30

2.4 文艺潜人才的自我发现33

参考文献35

 第3章 文艺人才的培养36

3.1 早期引导37

3.2 院校深造42

3.3 在职进修47

参考文献51

 第4章 文艺人才的类型53

4.1 语言艺术人才54

4.2 造型艺术人才57

4.3 表演艺术人才59

4.4 综合艺术人才62

参考文献64

 现代文艺人才  目 录 第5章 文艺人才的思维65

5.1 文艺人才与形象思维65

5.2 文艺人才与抽象思维68

5.3 文艺人才与灵感思维71

参考文献74

 第6章 文艺人才的风格75

6.1 风格是文艺人才成熟的标志76

6.2 文艺人才风格的一致性80

6.3 文艺人才风格的多样性84

参考文献89

 第7章 文艺人才的素质91

7.1 创造目的92

7.2 创新意识94

7.3 创作才能96

参考文献99

 第8章 文艺人才的社团101

8.1 文艺人才社团的作用102

8.2 文艺人才社团的形式108

8.3 文艺人才社团并非宗派112

参考文献114

 第9章 文艺人才的管理115

9.1 文艺人才管理的必要性116

9.2 管理时应遵循的原则118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