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第2版)(上册)

作者:包世华、张铜生

丛书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列教材

定价:89.8元

印次:2-10

ISBN:9787302300380

出版日期:2012.12.01

印刷日期:2025.06.25

图书责编:秦娜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007年出版)的第2版。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有关规范和规程对原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编者近期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8章,分上、下两册。 上册为基础内容部分,包括10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荷载作用和结构设计要求;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框架设计和构造;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和构造;筒体结构的计算和设计;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复杂问题的计算。上册继承了编者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体系和特点,是为在校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了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内容而编写的。书中内容以三大结构体系为主,兼及筒体;阐述的计算方法以适合手算的简便方法为主;书中各章均演算了许多例题,并有一个贯彻全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每章后面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建筑类结构课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之用。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包世华,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长期从事高层建筑结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壳体结构和薄壁杆结构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著教材《结构力学》1988年获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奖,其第二版获1999年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结构力学教程》获1992年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奖和2002年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987年获建设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第2版前言 鉴于建筑结构规范和规程新一轮的全面修订和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的迅猛发展。本书也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内容的增补及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和工程设计的需要。 第2版仍保留原书根据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上、下两册的做法。上册为基础内容册,共10章,是为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了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内容而编写的,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初学者的参考用书。下册为提高、深入的专题册,共8章,可供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深入研究、提高的学习材料以及专题参考资料。 第2版主要改动的地方有下面几个方面: 1. 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有关内容的修订。 (1) 前8章中有关设计和构造等的内容,全部按《高层规程》进行了改写,包括其中的例题全按新规程进行了改算。 (2) 第2章中补充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和抗连续性倒塌设计的概念等,以及重力二阶效应和整体稳定的内容。 (3) 第5章中增加了5.7节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为斜向布置的近似计算,和5.8节框架-剪力墙-薄壁筒斜交结构的弯扭耦连计算。这些内容是从原第10章移过来的。 (4) 为说明我国近10年内高层建筑发展的迅猛状况,收录了内地超过200m以上71幢高楼。 2. 将原第16章高层建筑空间弹塑性动力分析内容重新梳理、编排,并增加了编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组成新增加的第17章隔震结构空间弹塑性动力分析和第18章消能减震结构空间弹塑性分析。这些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大家关注的问题,也是高层建筑结构研究的前沿课题。介绍了HBTA程序的不...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1章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1

1.1 高层建筑的发展与特点1

1.1.1 高层建筑的发展1

1.1.2 高层建筑的特点10

1.1.3 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11

1.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12

1.2.1 框架结构体系12

1.2.2 剪力墙结构体系14

1.2.3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19

1.2.4 框筒和筒中筒结构22

1.2.5 多筒体系--成束筒及矩形框架结构27

1.2.6 各种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和适用高度范围28

1.3 结构总体布置30

1.3.1 控制结构高宽比(H/B) 30

1.3.2 结构的平面布置31

1.3.3 结构的竖向布置34

1.3.4 缝的设置与构造36

1.3.5 高层建筑楼盖41

1.3.6 基础形式及基础埋置深度42

思考题44

第2章 荷载作用和结构设计要求46

2.1 风荷载46

2.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46

2.1.2 总风荷载52

2.2 地震作用的特点和抗震设计目标54

2.2.1 地震作用的特点54

2.2.2 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目标和二阶段设计方法55

2.3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57

2.3.1 设计反应谱曲线57

2.3.2 等效地震力计算方法61

2.3.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65

2.3.4 反应谱方法的优缺点69

2.4 结构的自振周期70

2.4.1 刚度法求多自由度体系周期和振型的概念70

2.4.2 周期的近似计算72

2.5 荷载效应组合74

2.6 结构设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