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6元
印次:1-6
ISBN:9787302362937
出版日期:2014.07.01
印刷日期:2021.01.14
图书责编:陈凌云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围绕“审美”和“审美教育”两个中心话题,以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创造为主线,从美的表现形态入手,以文学创作、二维艺术、三维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为载体,以一种崭新的范式建构了审美的知识框架,完整地阐释了审美和审美教育的力量。 本书涉及历史、文化、宗教、伦理、文学、艺术诸多知识,做到了历史文化与艺术审美的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也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审美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雅俗共赏的普及性读物。
叶志良,教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示范办主任。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戏剧影视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兼任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学生读写活页》副主编。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多项。已出版《当代戏剧形态论》、《多声部的剧场》、《绝对信号:转型期中国戏剧艺术思潮》、《小说魔方》、《大众文化》、《战时东南文艺史稿》(合著)、《中国东南抗战文化史论》(合著)、《抗战时期的金华文化》(合著)、《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论》(主编)、《快乐跟你走—金华方言轻喜剧〈二十分可乐〉现象研究》(主编)、《戏剧鉴赏》(主编)等论著。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论著多次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奖、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奖、中国戏剧文学奖。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合作)。1997年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2003年被评为首届浙江师范大学十佳“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美育在对人的素质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德国美学家席勒是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第一人。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命题,例如“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中发展而来”、“人们为了在经验界解决那些政治问题,就必须假道于美学问题,正是因为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席勒认为,审美教育能使人得到精神解放和自我实现。一般而言,审美教育有两层意思: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审美角度看,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可以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鉴于此,本书围绕“审美”和“审美教育”两个中心话题,以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创造为主线,从美的表现形态入手,以文学创作、二维艺术、三维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为载体,以一种崭新的范式建构了审美的知识框架,完整地阐释了审美和审美教育的力量。本书共八章,其中有三章(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是从理论高度阐释美的表现形态、审美...
第一章美和审美
第一节美的表现形态
一、 自然美
二、 艺术美
三、 社会美
第二节审美的现代意义
一、 审美可塑造公民素质
二、 审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章审美素质
第一节审美眼光
一、 审美态度
二、 审美趣味
三、 审美理想
第二节审美人格
一、 人格的魅力
二、 道德修养与审美修养
三、 文化修养与审美人格
第三章文学作品欣赏
第一节诗歌
一、 诗歌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二节散文
一、 散文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三节小说
一、 小说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四章二维艺术欣赏
第一节中国画
一、 中国画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二节西洋画
一、 西洋画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三节摄影
一、 摄影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四节书法
一、 书法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五章三维艺术欣赏
第一节雕塑
一、 雕塑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二节建筑
一、 建筑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三节园林
一、 园林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六章表情艺术欣赏
第一节音乐
一、 音乐概述
二、 作品赏析
第二节舞蹈
一、 舞蹈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七章综合艺术欣赏
第一节戏剧
一、 戏剧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二节戏曲
一、 戏曲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三节影视
一、 影视概述
二、 作品欣赏
第八章艺术创造
第一节艺术创作过程
一、 艺术体验
二、 艺术构思
三、 艺术表现
第二节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
一、 审美感知
二、 审美想象
三、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