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程
作者:陈晨、徐颖、陈景林、许昱伟、刘爽
丛书名: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系列教材
定价:3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17187
出版日期:2015.11.01
印刷日期:2015.10.16
本书以培养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内容涉及Windows 操作系统;Internet技术与应用;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电子表格的应用;演示文稿的制作;文献检索与管理;计算机硬件知识及如何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及网络组建。本书介绍计算机实际应用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涉及毕业论文撰写等内容,并针对经常出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问题提供大量案例和解决办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具备动手操作和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专门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编写的教材,面向初学者,本书也适合自学者使用。
more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以及在应用计算机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包括计算思维意识在内的科学思维意识,以满足社会就业需要、专业需要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着力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推动计算机在面向应用的过程中培养文科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文科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落实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第6版——2011年版)》(下面简称《教学要求》),在建立大学计算机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出版社依据教高司函\[2012\]188号文件中的部级项目1\|3(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文科类大学计算机课程研究)、2\|14(基于计算思维的人文类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及教材建设)、2\|17(计算机艺术设计课程与教材创新研究)、2\|18(音乐类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系列化教材建设)的要求,组织编写、出版了本系列教材。 信息技术与文科类专业的相互结合、交叉、渗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是新学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生长点。加强文科类专业(包括文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是培养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文科人才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 《教学要求》把大文科的计算机教学,按专业门类分为文史法教类(人文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三个系列。大文科计算机教学知识体系由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办公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美术与设计类计算机应用以及音乐类计算机应用8个知识领域组成。知识领域分为若干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再分为若干知识点。 大文科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点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相对有限的。由属于一个或多个知识领域的知识点构成的课程则是不稳定、相对活跃、难以穷尽的。课程若按教学层次可分为计算机大公共课程(也就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小公共课程和计算机背景专业课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文科各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这些内容可为文科学生在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对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基本保证,起着基础性与先导性的作用。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之上,为满足同一系列某些专业共同需要(包括与专业相结合而不是某个专业所特有的)而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其教学内容,或者在深度上超过第一层次的序言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程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相应模块,或者拓展到第一层次中没有涉及的领域。这是满足大文科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要的课程。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其专业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第三层次,也就是使用计算机工具,以计算机软硬件为背景而开设的为某一专业所特有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就是专业课。如果没有计算机作为工具支撑,这门课就开不起来。这部分教学内容显示了学校开设特色专业课的能力与水平。 这些课程,除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还涉及数字媒体、数据库、程序设计以及与文史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相关的许多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面向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及更加宽泛的科学思维能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教育部部级项目规划教材,就是根据教高司函\[2012\]188号文件及《教学要求》的基本精神编写而成的。它可以满足当前大文科各类专业计算机各层次教学的基本需要。 对教材中的不足或错误,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卢湘鸿 2014年10月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卢湘鸿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原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顾问、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会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30多年来一直从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研究。 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述、程序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存储管理等。 第2章,介绍Internet的体系结构与发展历程,Internet中的地址分配与管理和接入技术,网络驱动程序的安装与配置、浏览器的安装与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安装与使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 第3章,介绍撰写毕业论文。首先,介绍毕业论文应该如何组织,各章节之间的关系该如何设计。其次,在论文撰写部分介绍的内容包括文字与段落的高级编辑技巧、页面与页脚的设计、图表公式的编辑与管理。最后,介绍如何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第4章,介绍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内容包括对数据进行组织、计算、分析和统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图表来显示数据,也可以对数据表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数据操作。 第5章,介绍PowerPoint的操作。内容包括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和案例制作。 第6章,介绍如何进行文献检索与管理,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Internet文献检索、专利文献检索和使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有效地管理参考文献。 第7章,介绍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硬件维护,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介绍、硬件组装、常见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和维护。 第8章,介绍计算机常用软件和网络的配置,内容包括系统软件的安装与配置、局域网配置及网络常见故障排除和维护。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其教学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能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由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发展编写而成,面向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力争在有限课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的步骤和方法,具备动手操作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陈晨负责第5和第6章的编写并统编全书,徐颖负责第1和第4章的编写,许昱玮负责第2和第3章的编写,刘爽负责第7章的编写,陈景林负责第8章的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还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书籍,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由于作者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书中出现的不妥乃至错误之处,请阅读本书的老师、同学和读者指正。 编者 2015年7月于南开园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