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11
ISBN:9787302420644
出版日期:2015.11.01
印刷日期:2025.01.08
图书责编:王向珍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在参考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当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前沿方法理论。全书分12章,涵盖了环境微生物的分类、进化、生长繁殖、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内容。本书内容简明,可帮助读者有效地掌握环境微生物学这一快速发展学科的基本知识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与排水、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任何军,吉林大学环境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学位。讲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课程,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工程。张婷娣,吉林大学环境工程讲师,德国基尔大学毕业博士,从事环境微生物与污染修复研究。 作者荐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微生物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在环境治理与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必将推动环境保护科学的进步。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门横跨现代微生物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众多学科的新兴综合学科,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交叉性强的显著特点,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继2005年的《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和2012年的《环境生物技术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编写一本内容集中、精练且充分反映现代环境微生物学的总体面貌、最新发展的配套教材,成为本科教学与改革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由于环境微生物学层次多,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并具有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特点,难以对各方面涉及的知识进行准确阐述和介绍。鉴于此,本书的编写思路基于体现前沿性、强调可读性、尊重原创性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努力汲取国内外信息的基础上,力求内容新颖、深入浅出,既注重基础知识,同时又强调新理论和新技术。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吸收。 本书作为“吉林大学十二五规划立项教材”之一,共12章,涵盖了环境微生物的分类、进化、生长繁殖、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柳萍老师及其同事们的热情支持和细心指导,借此机会,向他们致以衷心和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有关专家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本书再版时补充、修正和完善。 作者 2015年9月
1.1微生物的研究与显微镜之间的关系
1.2微生物的特点
1.3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复习思考题
第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鉴定
2.1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2.1.1原核微生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2.1.2真核微生物的进化
2.2微生物的命名
2.3微生物的分类
2.3.1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2.3.2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2.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2.4.1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
2.4.2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3章原核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
3.1细菌
3.1.1细菌细胞的形态、大小、构造及其功能
3.1.2细菌的繁殖方式
3.1.3细菌的群体形态
3.1.4细菌在污水生化处理中的作用
3.2蓝细菌
3.2.1蓝细菌的形态、大小
3.2.2蓝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3.2.3蓝细菌的繁殖
3.2.4蓝细菌的生境
3.2.5蓝细菌的生长与新陈代谢
3.2.6蓝细菌的昼夜节律
3.2.7蓝细菌的分类和代表属
3.2.8蓝细菌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
3.3放线菌
3.3.1放线菌的形态、大小、结构及种属特性
3.3.2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3.3.3放线菌的繁殖
3.4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氏体
3.4.1支原体
3.4.2衣原体
3.4.3螺旋体
3.4.4立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