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8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71776
出版日期:2018.01.01
印刷日期:2017.12.11
图书责编:左玉冰
图书分类:零售
《中国社会保障》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分析,提出理想中国所应该有的社会保障蓝图。从横向讲,本书对中国社会保障所涉及的最主要六个方面: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和服务保障、失业保险、城镇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一一作了介绍、分析和描绘。从纵向讲,本书遵循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演绎逻辑,对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保障的各方面、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都作了详细介绍和评述,接着通过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提出了未来中国理想的社会保障体制所应该具备的特质,绘就了社会保障的“中国梦”。
沈开艳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印度经济等。曾主持国家及上海市社科基金、决策展现项目十余项,发表经济学论文近百篇。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肖严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养老保险等。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多篇。胡苏云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专注于人口流动和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市级等各类课题50多项,参与撰写著作10余部。成果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等多种奖项。刘社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出版专著十余部,
序 言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现代社 会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全体国民、用经济 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 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客 观上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普遍的和基本的民生问题,对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在近100多年的社会保障发 展史上,有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对德国、美国、英国三国的经济、 政治、社会走向产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影响,而且影响到世界众多国家 的发展趋向。一是19世纪80年代,为了化解当时尖锐对抗的劳资矛盾, 德国俾斯麦政权颁布了工伤、疾病、养老等社会保险法律,开近代社 会保障制度之先河,增进了工人的福利和减轻了无产者的风险,促成 了劳资双方由全面对抗走向妥协与合作,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二是 20世纪30年代,为了化解全球性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采纳 政府干预市场的“新政”,颁布社会保障法案,迅速摆脱了“市场失 灵”所导致的深刻危机,有力地维系了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 三是20世纪40年代,为了化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国内社会矛 盾与阶层对抗,英国工党“影子内阁”委托一批专家学者进行社会问 题与福利政策研究,其完成的“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指导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英国福利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并随之风靡西方世界,也维系了 这些国家长久的稳定与繁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发展奇 迹,也与其在战后迅速建立健全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密切相关;韩国、 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
录
第一篇 养老保险篇
第一章 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养老保险制度:启于单位保障2
第一节 制度初创时期(1949—1958) 3
第二节 制度调整时期(1959—1966) 9
第三节 制度畸形发展时期(1967—1978) 10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养老保险制度:走向社会保障13
第一节 试点探索新制度时期(1978—1990) 14
第二节 新制度形成时期(1991—1998) 18
第三节 新制度完善时期(1998年至今) 30
第三章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9
第一节 公平性不足 39
第二节 效率有待提高 42
第三节 可持续性堪忧 45
第四章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愿景51
第一节 以加强全国统筹促进公平性 51
第二节 以改革账户管理模式提升效率性 63
第三节 以做实个人账户增强可持续性 66
第二篇 医疗保险和服务保障篇
第五章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演变73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中的福利与城乡医疗保障 73
第二节 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78
第三节 农村医疗保障和保险制度的形成 83
第四节 三大医保制度体系的建立及其问题 88
第六章 计划和市场夹击中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制度93
第一节 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及其改革 93
第二节 公立医院的发展困境及其改革 98
第三节 患者仍深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困扰 108
第七章 中国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发展趋势113
第一节 医改仍处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