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79571
出版日期:2021.06.01
印刷日期:2021.06.23
图书责编:徐永杰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对我国医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在内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视角对我国当前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等展开系统分析,从管理视角对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与建设、服务监管等重点问题进行剖析,从效益视角对医养结合相关的运行成本、经济负担及效益评价进行阐述,从保障视角对医养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保障制度等的相关保障措施进行分析。本书的适用对象为医养结合实践工作者、社区工作者、MPA学员及其他对医养结合感兴趣的读者。
雷晓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西北大家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主任,陕西省中青年社科拔尖人才,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库成员、西安市决策咨询委专家、陕西省人民政府立法专家库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等项目80多项。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公共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了相关学术研究及应用研究。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二者相叠加,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世界人口逐步呈现老龄化态势。伴随人口寿命不断增加的是老年人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身体机能退化,同时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慢性病成为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健康形势日益严峻,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差距明显,由此引发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对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讨论。 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健康老龄化概念,主张维护老年人口的基本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后1990年世界老龄大会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公布《积极老龄化:从论证到行动》,提出由健康、保障、参与三个维度构成积极老龄化战略框架。此后世界卫生组织又发布《全民健康覆盖研究》(2013)和《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2015),建议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缩短带病生存期,延长健康预期寿命。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0—203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主张“提供以人为本并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综合护理和初级健康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等。时至今日,积极推动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共同战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健全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及各项财务保障与配套支持措施。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1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失能、部分失能老年...
第1章 绪论 1
1.1 医养结合:内涵和基本特征 1
1.2 医养结合服务的构成 4
1.3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供给模式 6
第2章 医养结合相关理论 10
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10
2.2 非政府组织理论 12
2.3 公共产品理论 15
2.4 需求层次理论 18
2.5 社会分层理论 20
2.6 协同理论 22
2.7 博弈论 24
第3章 医养结合环境 27
3.1 医养结合的政策环境 27
3.2 医养结合的经济环境 33
3.3 医养结合的人口环境 39
3.4 医养结合的社会环境 43
参考文献 52
第4章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53
4.1 医养结合服务主体 53
4.2 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系统 55
第5章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62
5.1 居家医养结合 63
5.2 机构医养结合 68
5.3 社区医养结合 74
第6章 医养结合服务内容 79
6.1 老年疾病诊疗服务 80
6.2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 84
6.3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 88
6.4 安宁疗护服务 93
6.5 老年生活照料服务 97
参考文献 101
第7章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与建设 103
7.1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概述 103
7.2 安全管理 106
7.3 质量管理 110
7.4 标准化建设 115
第8章 医养结合服务监管 120
8.1 医养结合服务监管理论基础 120
8.2 医养结合...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