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可靠性与质量管理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之一

作者:梅雪晴,吴华伟;刘建强,耿向阳,刘静,龙四龙

丛书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定价:4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88276

出版日期:2021.08.01

印刷日期:2021.08.18

图书责编:龚文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以汽车产品实际可能遇到环境为前提,以国标和相关企业为标准,与实际产品可靠性测试和质量管理一致。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将企业产品可靠性试验项目及流程、软件可靠性纳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及解决现场问题能力,注重培养环节中 的“问题性和应用性”,加快学生对汽车机电系列产品实际可靠性试验、企业质量管理的对接,同时提升学生在汽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中的竞争力。本书可作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类各专业(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工程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汽车测试、可靠性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梅雪晴,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汽车可靠性工程、车辆动力学与控制。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2部。

前言 FOREWORD 可靠性理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航空和电子工业发展起来,现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机械、汽车等领域,涉及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可靠性已经成为汽车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属性,是汽车用户最关心的性能之一,同时也是汽车生产企业提高汽车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以及我国对汽车工业自主研发的不断强化,汽车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汽车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等多学科交叉应用的综合体。为适应汽车产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需一本涉及汽车可靠性与质量管理方面的综合性图书。 本书分为11章,内容包括绪论、汽车可靠性工程理论基础、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汽车可靠性设计、汽车可靠性试验、汽车失效工程分析、软件可靠性工程、可靠性管理、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汽车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方式。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汽车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由湖北文理学院梅雪晴、吴华伟担任主编,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刘建强、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耿向阳、湖北文理学院刘静、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龙四龙担任副主编。梅雪晴编写第2、4、5、6、7、9章,吴华伟编写第1、3章,刘建强编写第8章,耿向阳编写第10章,刘静、龙四龙编写第11章。湖北文理学院新能源汽车团队的刘祯、聂金泉、万锐、叶从进、张远进等老师对本...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CONTENTS

第1章绪论

1.1可靠性研究的发展

1.1.1可靠性工程的形成与发展

1.1.2汽车可靠性工程

1.2汽车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

1.2.1可靠性与产品质量

1.2.2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

1.3汽车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复习思考题

第2章汽车可靠性工程理论基础

2.1可靠性定义

2.1.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1.2可靠性和维修性

2.1.3可靠性常用的三大指标

2.2可靠性的主要特征量

2.2.1不可修复产品与可修复产品

2.2.2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2.2.3失效概率密度

2.2.4失效率

2.2.5产品的寿命指标

2.2.6失效率与可靠度、失效概率密度函数的关系

2.3汽车可靠性工程中的常见分布

2.3.1正态分布

2.3.2对数正态分布

2.3.3指数分布

2.3.4威布尔分布

2.3.5二项分布

2.3.6泊松分布

2.3.7多项分布

2.3.8贝塔分布

2.4维修性及其主要数量指标

2.4.1维修思想的演变

2.4.2我国的汽车维修制度

2.4.3维修性主要指标

复习思考题

第3章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

3.1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3.1.1系统与单元

3.1.2可靠性逻辑框图

3.2简单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3.2.1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3.2.2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本书力求汽车可靠性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汽车质量管理理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