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5元
印次:2-24
ISBN:9787302182917
出版日期:2008.10.01
印刷日期:2023.03.16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胡正荣 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副校长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传播学会会长 主要著述 ⊙《新闻理论教程》(1994年) ⊙《传播学总论》(1997年) ⊙《卫星电视传播》(合著,1997年) ⊙《传播政治经济学》(译著,2000年) ⊙《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2000年) ⊙《世界电视前沿》(合著,2001年,3卷本)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丛 书》(主编,2003年,4卷本) ⊙《媒介的现实与**》(2004年) ⊙《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2008年) 段鹏 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磊 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传播学总论》自1997年出版以来,获得广泛好评,曾获得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对应课程“传播学概论”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修订版注重推陈出新,全面系统考量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在继承初版一些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纳入近期涌现的重要理论,并重新考察传播学早期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些理论和派别,减少或删除一些重要程度较低的内容。本书配有相关网络资源,可供教师下载课件。
《传播学总论》自1997年出版以来,获得了广泛关注,曾获得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对于著者来说,更令人欣慰的是,这本教科书在学生和教师中广泛使用,并获得大量好评。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20世纪的教科书显然已不能体现新的学科状况,也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在长期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们的反馈向我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北美和欧洲访学期间,我检阅了传播学发达国家的流行教科书,获益匪浅。而近些年来,国外同类教材大量译介,国内同类教材不断出版,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更是提供了促使我改进的动力。因此,自2004年起,我便开始着手修订此书,力图容纳新的理论,也试验新的教材呈现方式。以国内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国外研究讲学的所得为基础,重新设计了整个修订版的框架和内容。历经四年,《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终于面世,一番心血,盼能为中国传播学的基础教育略尽绵薄之力。 第二版继承了初版的一些特色,即以经典的“五W”模式作为主要框架,注重教科书的要求,力求体系完整、清晰,内容丰富、翔实,行文准确、规范。同时,从内容到文字上都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后的版本结合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近期涌现的重要理论,同时重新考察传播学早期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些理论和派别,而减少或删除一些重要程度较低的内容。文字上虽未能尽善尽美,但力求准确、流畅、明了。 中国传媒大学的两位青年教师段鹏、张磊参与了修订工作,其中段鹏负责第一、二、三、六、十、十一、十二章,张磊负责第四、五、七、八、九章。两位合作者贡献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得,使得本书面貌焕然一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 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 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一、 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二、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第三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一、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
二、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三、 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四、 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五、 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
小结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 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已有的认识
二、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三、 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小结
第三章传播
第一节传播
一、 传播的含义
二、 传播的类型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演进
一、 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二、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小结
第四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第一节信息
一、 信息的定义及其实质
二、 信息的特征与功能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符号
一、 符号的定义及其实质
二、 符号的特征
三、 符号的类型
四、 讯息
小结
第五章传播类型
第一节内向传播
一、 内向传播的实质
二、 内向传播的形式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 人际传播的实质与特点
二、 人际传播的社会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