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10603
出版日期:2009.12.01
印刷日期:2009.12.04
图书责编:佟丽霞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共7章。第1章概述了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研发深空光通信技术的历史。第2章介绍了深空光通信链路及系统设计要求,分析了影响光通信系统设计的参数。第3章介绍了星地光通信链路中大气信道的影响,讨论了层覆盖统计、大气透过率、背景光和天空辐射、激光束通过湍流大气层传播和影响地面接收站选址的大气因素。第4章介绍了深空光通信的调制和编码。第5章介绍了飞行终端各子系统。第6章介绍了地面终端体系结构。第7章对深空光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深空探测、空间光通信研究的科研人员、项目管理者,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资料。
前言 行星探测航天器日益增加的资料需求,促使通信频率从射频频段向光和近红外波段发展。这种变迁可使数据传输率比传统射频链路提高1~2个数量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期的航天器通信基本都采用S波段,10多年后增加了X波段,20多年后在深空任务中开始采用Ka波段。在光波段,正处于技术逐步成熟和演示阶段,有望在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技术演示验证成功之后,光通信进入实现阶段。 本书旨在总结和记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由空间光通信组”成立以来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所取得的光通信研究成果。书中概述了JPL光通信组研究人员以及全球其他光通信研究人员20余年来完成的研究和研制工作。这些研究的重点一直是深空光通信。最近几年,也研究了不少近地通信技术,研究了航天器载收发机、地面接收机和上行链路发射机技术。 25年来,部件和子系统研究经历了频繁调整,以跟上激光器、探测器、探测器阵列和光纤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研究组的相当一部分研究集中于应对这种挑战。本书旨在带领新人进入这一崭新领域,并为希望了解光通信现状的人提供丰富的情报。作为一种情报资料,应能帮助本领域人员增进基础知识并掌握多种重要设计方案及其关键差异。本书还希望能提供有关部件及子系统技术、基本限制、最新水平的信息及研究和广泛探索新技术的途径。 本书分7章,第1章是深空光通信技术和JPL深空光通信技术开发史。第2章介绍链路及系统设计驱动因素、影响光通信系统设计的参数以及本书所讨论的相应链路参数的链路控制表。第3章介绍大气信道,讨论云覆盖区统计、大气透射比、背景光和天空辐射率、激光束穿过湍流大气层传播和影响地面接收站址选址的大气...
第1章绪论James R.Lesh
1.1增强通信能力的诱因
1.2JPL光通信活动的历史
1.3关键组件/子系统和技术
1.3.1激光发射机
1.3.2航天器载望远镜
1.3.3捕获、跟踪与瞄准(ATP)
1.3.4探测器
1.3.5滤光器
1.3.6纠错编码
1.4飞行终端开发
1.4.1光学收发组件
1.4.2光通信验证设备
1.4.3激光通信的测试评估站
1.4.4X2000飞行终端
1.4.5国际空间站飞行终端
1.5接收系统和网络研究
1.5.1地面望远镜的成本模型
1.5.2深空光学接收天线
1.5.3深空中继卫星系统研究
1.5.4地面天线技术研究
1.5.5先进通信系统优势研究
1.5.6地球轨道光学接收终端研究
1.5.7EOORT混合研究
1.5.8球形地面主望远镜
1.5.9天基和地基接收权衡
1.6大气透射
1.7背景光的影响
1.8分析工具
1.9系统级研究
1.9.1金星雷达测绘任务研究
1.9.2合成孔径雷达C自由飞行器
1.9.3ER2到地面研究
1.9.4千天文单位距离航天任务和恒星际任务研究
1.10系统级验证
1.10.1“伽利略”光学实验
1.10.2补偿式地月地后向反射器激光链路
1.10.3地面/轨道器激光通信验证实验
1.10.4地地验证实验
1.11其他通信功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