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数字化中英文教材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 Chinese-English Text Book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胡冬裴( Hu Dongpei )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定价:49.8元

印次:1-5

ISBN:9787302326199

出版日期:2013.08.01

印刷日期:2019.07.29

图书责编:李君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的主干和必修课程。它既是中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国内外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是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本书适用于中医药高等院校、西医学习中医的教材用书,同时也是从事中医药临床与科研的重要参考书。本教材适应中医国际化高级人才培养需求,根据现代学生阅读方式改变及对外教育的特点,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术语等作出数字化表述和注入内涵。形式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活泼形象的数字化方式呈现疑难知识点,同时配套英语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知识,为学习中医诊断、中药和中医临床等各门学科奠定基础。

胡冬裴,女,1960年12月生,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执业医师、执业药师。198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女医师女教师联谊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国家级中医教学团队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后备学术带头人。领衔上海市教委项目“中医基础理论重点课程建设”,上海市“《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PBL课程建设”。率教研室荣获上海市“巾帼文明示范岗”、“上海市教育先锋号”、“上海市文明班组”等荣誉称号。 教学研究:主要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二十余年。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其中台湾研究生5名,越南研究生1名。每年投入教学工作400学时,承担本科学生、留学生、西学中、中药师等各层次的教学任务。获上海中医药大学课堂教学竞赛中年组一等奖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优秀奖。主编的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中医病因病机学》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为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副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规划材《中医学基础》副主编。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对外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编委。 科学研究:承担近30项国家级、上海市教委、科委科研课题,曾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音像制品奖”三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新闻出版总署,排名第一)、上海中医药科技奖(著作奖,排名第三,2010年)、上海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二等(排名第三)、三等(排名第三2010年)奖及各类奖项多项;发表学术专著、国家级教材近20本,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副主编,获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证书号:XS201002-10JC-21-R-03),2010年获第一届上海中医药科技奖著作奖(第三名)。

前言 教材建设是中医高等教育事业基本建设之一,也是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的关键。自中医学院创办以来,高等中医药院校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对系统整理中医学理论和提高中医基础教学质量、培养中医药人才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外教育发展需求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适用性强的数字化含英语的特色教材。借教材载体实现迅速传播中医的知识体系,达到中华传统医学系统、全面、不失本色地推向世界的目标。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主干课程。它既是中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国内外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是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哲学基础、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教材适用于中医药高等院校、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用书,同时也是从事中医药临床与科研的重要参考书。 迄今为止,国内《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等教材近50余种,编写风格各异,但本教材运用多媒体数字化形式含英语编写尚属首次尝试。以往教材编写方法均为传统的、古典的,没有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呈现知识点。解决中医语言的古朴、概念的深奥、理论的艰涩等教学问题,着手教材可读性、可操作性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亦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本教材的编写将打破固有的模式,建立全面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配套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有效地改变单纯文字化教育模式。具体实施中做到内容丰富、文字简练,突出重点,相关知识点采用动画、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创造生动、新...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第1节中医学的学科性质与属性

一、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二、中医学的社会科学属性

三、中医学与哲学的互动

关系

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

产物

第2节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2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1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第2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二、事物的五行归类

三、五行生克和乘侮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第3章藏象第1节藏象概述

第2节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3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4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5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4章气、血、津液第1节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2节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功能

四、血的运行

第3节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4节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5章经络第1节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2节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

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

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