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中国旅游文化
作者:徐日辉
丛书名: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
定价:35元
印次:1-9
ISBN:9787302344919
出版日期:2014.04.01
印刷日期:2023.01.04
本书是一部集多年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著作,由旅游文化概论、民俗文化、建筑与园林艺术、山水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与旅游、文物考古与旅游实践、书法、绘画与雕塑艺术、旅游文学与旅游史学以及旅游文献12个方面构成。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又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作为成人高校的通用教材,以及其他人士学习之用。
more >旅游如同人生,作为过程,重在参与。旅游者是主体,面对的是大千世界,当我们置身在灯塔中,打开不同方向的窗户时,就会感受到不同的世界。 我们学习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生活不是为了追赶时髦,而是在旅游经历中不断地探求新的世界,获取新的知识,体悟其中乐趣,提升生命质量,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客体,旅游目的地则是对旅游者感受记忆的强化,因此,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特色与品位对于开发者而言,其成败的关键也正在这里。 旅游是人类诸多活动之一,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把原始社会先民们的迁徙作为起始的话,至少不下万年。旅行社不叫旅游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旅游的前身是旅行,是在游动,是在不断地走动当中,“旅”作为军事建制,“行”作为一种运动状态,所以便称之为“旅行”。现在比较时髦的“旅游”则是“旅行”在当代社会的表现。 中华文明有太多的瑰宝,旅游文化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从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到今天方兴未艾的旅游经济,是抱残守缺还是在科学的指导下,协调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今天能否继续发展旅游文化的关键所在。 总结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 合理的开发。这是因为保护是为了生存,而开发是不断前进。面对已经形成的“边开发边治理”的现状,在片面追求GDP的今天,几乎没有可能阻止旅游大开发中的破坏,所剩的唯一只能是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社会责任的良知告诉我们只能做利国利民的君子,只有以“德”为要,从“仁”出发,唯有加强对环保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遵守自然规律,努力协调天地人之间同生共存的关系,才能在自然与人的平衡中求得发展,才能在资源日趋枯竭的状态下求得生存,从而达到人们共同期望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将是《老子》所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害人害己贻患无穷。 作者认为,一个物化的东西你看了尽管不错,但是不是能够和你沟通,能不能深入你的心灵,是衡量文明与人文化的重要标志。今天,当国人看到韩国人将“端午祭”成功地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有识之士们在报纸上发文章打抱不平,却是回天乏力,为什么?就因为我们“端午节”的文化保留得没有韩国丰富。如果不提高保护的意识,加快保护文化遗产的步伐,像这类外国申请中国文化遗产的事情,将来还会出现。 旅游文化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相同步,并且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正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的那样: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中和变化中,产生和消失”。人在一切有意识的活动中,多多少少都与自然发生关系,而文化在这种关系中起着人对自然认识的再现作用。 旅游是动态的,文化是发展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文化是人文化,是一个文化过程,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地球的毁灭而消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只是社会的一种现象或者说是一个过程。当然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历史过程,而且永无止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包括旅游文化在内。 徐日辉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