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欧美见闻录
作者:[美] 华盛顿?欧文 著 刘荣跃 译
丛书名: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作品系列
定价:84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16989
出版日期:2021.09.01
印刷日期:2021.08.13
此书是作者继《见闻札记》之后的又一部优秀的见闻录,内容涉及法国、荷兰、西班牙、美国和英国。本书由两部作品组成,即《克雷恩札记》和《名人故里见闻录》。在第一部中,《芒乔伊:或一个幻想者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中篇爱情故事,讲述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有趣经历。他初次恋爱时的举止风趣滑稽,其情其景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描写法国的《法国旅店》《我的法国邻居》《杜伊勒利宫与温莎堡》和《滑铁卢战场》等几篇散文,短小精致。在第二部中,作者主要讲述了游览司各特和拜伦两位文学大家的故乡的情景,再现了当时的种种场面,让读者了解到不少珍贵的细节。
more >美国文学之父的又一部杰作 (译者序) 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有不少璀璨的明星,美国文学之父华盛 顿·欧文便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勤奋写作,创作十分丰富,尤其是在 行旅文学领域,写出了大量散文随笔,独树一帜,颇有个性和特色。 说到“见闻录”这样的文学体裁,人们就不能不想到欧文,他当之无 愧是这方面的大家,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欧文喜欢周游世界各地,并 用他那敏锐的眼睛和心灵体察着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再细致入微地 诉诸笔端,使得昔日的各种人物、场景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充满意 趣。欧文的不少作品读起来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而这也是我愿 意作出较多努力,在欧文的译介上多做些工作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 因,便是中国对欧文的译介和研究现在还相对较为薄弱,这个问题在 下面将进一步谈到。笔者希望在这方面多一些付出,如果能填补一点 空白,作为译者自然深感荣幸。目前已有研究者对本人的翻译工作—— 尤其是对欧文的译介——予以关注,这是让人欣慰的。多一些人做这 方面的工作,欧文及其作品必然会更多地走进读者的心中,从而让人 们更多地吸取到其中包含的宽广博大、丰富多彩的艺术营养。我们可 以从欧文作品中吸取到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他的优美文采、他的幽 默想象、他的宁静淡泊、他的正直善良、他的探索进取、他的谦逊厚 道,不一而足。不过正如读《瓦尔登湖》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读欧 文的散文随笔同样如此,浮躁了绝对不行。读欧文的书会给我们带来 宁静,而宁静不是我们很需要的一种美好的精神状态吗? 本书是华盛顿·欧文的又一部优秀的见闻录,由两部作品组成, 即《克雷恩札记》(The Crayon papers )和《名人故里见闻录》—— 原名《阿伯茨福德与纽斯特德寺》(Abbotsford and Newstead Abbey)。 之所以合并成一本出版,主要是出于篇幅上的考虑,并且内容也都统 一在“欧美见闻”这一总体范围之内。相信中文版这样推出是有利于 阅读和收藏的。 如前所说,欧文以写作这类文学体裁闻名于世,其代表作《见闻 札记》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笔者也有幸成为该书的译者之一, 拙译曾于2003 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年上海文艺出版 社予以再版(中文书名为《英伦见闻录》)。欧文及其《见闻札记》在 世界文学里享有很高声誉。欧文也被称为“新世界文坛送往旧世界的 第一使节”,其《见闻札记》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 杰作”,作品“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此书的情况 和特色,笔者在译序《美国文学之父的传世佳作》中有所介绍。 但对于这样一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名家,仅仅集中 翻译、研究其代表作是不够的,必然受到种种局限。据权威著作《中 国翻译词典》介绍,国内对欧文的译介“不够充分”,主要集中在《见 闻札记》上。因此,笔者除了已翻译出版不少英美经典杰作外,有志 于在对欧文的译介上做些工作。这一方面由于此项工作本身颇有意义, 或许可以填补我国文学翻译中的一点空白,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走近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世界,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另 一方面也是由于笔者对欧文及其作品情有独钟,喜爱有加。我觉得翻 译欧文的作品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就为从事艰巨的工作打下了很 好的基础。搞好翻译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喜爱所翻译的作家作 品。20 多年来,我也译过好几位作家,比如马克·吐温、杰克·伦敦、 托马斯·哈代和西奥多·德莱塞等,对他们的作品当然也是很喜爱的。 但这些作家在国内应该说已译介得不少,而对欧文的译介却的确还比 较薄弱。于是我把翻译的重心移向了欧文,希望通过自己所做的一些 工作,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位文学名家及其作品。于是继《见闻札记》 之后,笔者又在国内首次翻译了欧文的长篇战争历史故事《征服格拉 纳达》,此书于2009 年12 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外,笔者还 曾主编过作者的另一部长篇纪实故事《西部还没有牛仔》(原名《博 纳维尔上尉历险记》),2008 年1 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这 本《欧美见闻录》是笔者奉献给读者的又一部作品。 这本见闻录同样体现出了《见闻札记》具有的特色和风格,所不 同的是其中包含的内容。它使我们进一步领略、欣赏到作者的风采和 魅力。对于一位作家,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它说明作家已经有了个性, 而没有个性的作家必然谈不上成熟的作家,更不用说伟大了。看看那 些伟大的作家们,哪一个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具体到欧文身 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他所特有的种种“印记”。他的作品富于幽默感 和想象力,充满传奇色彩和冒险精神;情真意切,文笔流畅;人物栩 栩如生,描写十分细腻,富有文采,等等。这些特征在《见闻札记》 中有,在这本《欧美见闻录》同样有。《见闻札记》是作者的代表作, 奠定了他文学风格的基础;而后来陆续创作的作品,又使这种风格得 到进一步发挥。阅读欧文,研究欧文,只有从他广泛的作品中才能更 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他,认识他。 欧文一生三度前往欧洲,在17 年当中写下大量散文随笔和小说 故事,而《见闻札记》只是在英国时写下的、主要是关于英国的作品。 像《见闻札记》一样,他的不少作品都是散文随笔和小说故事的合集, 《欧美见闻录》也不例外。除了颇能体现欧文创作特色、包含散文和 小说的这类见闻录,他还写了一些长篇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等。 本书是作者有关法国、荷兰、西班牙、美国和英国等的见闻录。 《芒乔伊:或一个幻想者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中篇爱情故事,讲述主 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有趣经历。他从小富于冒险与浪漫精神,满怀幻 想。他初次恋爱时的那种举止和殷勤,真是风趣滑稽,其情其景跃然 纸上(由此可看出作家的功力所在)他自以为比所喜欢的女子明智, 谁知她却比他懂得更多,让自以为是的他显得非常可笑。作品在幽 默诙谐中传达出有益的启示。综观欧文的人生经历和个性,我们可 以看出这篇小说颇带有一些自传的成分。《密西西比大计划》描写了 商业史上一次有名的关于泡沫经济的事件,我们从中看到当时的人 们如何利欲熏心,钱财如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此文形象地折射出 近年来在西方爆发的金融危机,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它让我们看到 今天的西方又在重演着过去的不幸,而那时的祸根就在于专制统治。 欧文是一位描写历史事件的能手,这在本文中又充分得到体现。描 写法国的《法国旅店》《我的法国邻居》《杜伊勒利宫与温莎堡》和 《滑铁卢战场》等几篇散文,短小精致。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再 次领略到他在《见闻札记》中体现出的散文魅力。法国当时的一些 风土人情,法国人与英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 者眼前,真是活灵活现!《赖沃德早年的经历》是一篇青少年成长 故事。主人公少年时离家出走,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生活,打猎冒 险。但自己一生都当猎人吗?还是做一名律师呢?此时已成青年的 主人公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故事中穿插着爱恋,颇有情趣,令人回 味。在这篇作品中,欧文的浪漫传奇色彩又得以展现出来。《塞米诺 尔人》《白种人、红种人与黑种人的由来》和《尼马斯拉的阴谋》是 3 篇有关印第安人的传说和故事。关于印第安人,欧文在《见闻札 记》中曾写过《印第安人的品性》和《波卡罗克特的菲利普》两篇 文章,让我们对印第安人这个种族和当时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而 从本书的3 篇文章中,我们又可对印第安人及其处在殖民时期的状 况得到更多认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这 个人类历史上特有的种族,却由于受到种种掠夺和不幸的遭遇而衰 亡下去。印第安人的命运是可悲的,令人同情。难道一个文明的发 展总需要另一个文明付出巨大代价吗?这个问题引人深思。《格拉纳 达来信》《阿卜杜勒·拉赫曼》和《寡妇的考验》是3 篇有关西班牙 的作品,作者把我们又带到了西班牙那个神奇的国家。在第一篇文 章里,我们看到西班牙庆祝宗教节日的情景,看到这个国家所特有 的历史文化。后两篇文章则是不乏可读性的传奇故事。阿卜杜勒·拉 赫曼是西班牙伍麦叶王朝的奠基人,他是一位不凡的历史伟人,其 正直、善良、仁慈的品格充分显露出来。他最后的忠告颇有意义, 简单而有效,如果都能照办必然是大有益处的。最后一篇讲了奇异 的司法审判方式,其中暗含着讽刺意味。我们从中看到寡妇的亲戚 怎样地居心叵测,再次认识到善有善报,善良正直的人总会有好结果, 虽然会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也确实包含 着堪称真理的东西。《克里奥尔村庄》记述了作者在那座具有法国风 情的古老村庄的所见所闻。那里的乡村生活多么淳朴自然,古老的 文化得以延续。它从一个方面又折射着美国这样一个民族所特有的 移民文化。作品描写细腻,让人觉得淳朴、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的思古幽情又像在《见闻札记》的某些篇章中一样表现出来。 我们也看到文明的发展对自然造成的严重损害,末尾的描写令人深 思——一些损害自然的现象今天不仍在上演吗?并且在有的地方愈 演愈烈!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资源日益缺乏,类似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唉,这又是文明的发展所需要付出的惨重代价吗?因而,欧文作品 的现实意义便显现于我们面前。最后一篇《一个满足的人》,可以说 是法国大革命中许多人的缩影。在那场血腥残酷的革命中,很多人 虽然财产丧失,遭遇极大不幸,但他们仍然乐观知足。这是一种积 极的生活态度。人生是多变难测的。人不要有太多的奢望,否则会 有太多的苦恼。本来我们已为主人公的生活态度感到庆幸,可没想 到最后又为他深感遗憾!因为他收回了属于自己的财产重新变得富 有后,反而不快乐了,产生了种种焦虑。这又说明,人的快乐幸福 不只是建立在财富上面的。不少百万富翁并不幸福,而很多并不富 有的人却很幸福,这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读欧文的作品,由于其 中包含的思古幽情和传奇色彩,我们会觉得置身于梦幻般的世界中。 但有的时候,我们又觉得作者就生活在自己身边,生活在现实世界里, 因为他讲述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我们周围。这便是优秀作品所具有 的魅力,这便是大家的创作经久不衰的意义所在。 在第二部“名人故里见闻录”中,作者主要讲述了游览、拜访司 各特和拜伦两位文学大家的故乡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种种场 面,让读者了解到不少珍贵的细节,对于深入研究他们是很有好处的。 也许我们从其他书籍中已了解到有关司各特和拜伦的某些情况,但从 与他们同时代的作家欧文笔下认识他们自然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同的 视角必然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欧文当时亲自见到了司各特,受到 热情接待,彼此的思想、见解、性格等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难能可贵了。也许欧文的作品中还反映出一些有关两位名人的不 为人知的故事。司各特那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们对这位名家有了更多 认识。我们不难看到欧文的这些作品写得同样富有趣味,充满诗情画 意,这些都是他特有的创作风格。我们还从一些篇章中读到了有关拜 伦的恋情的真实故事,这对于认识他的作品不无益处。 以上对本书作了简要的梳理概述,也表明笔者对作家突出的风格 特征的粗浅解读。读者自然可从深入的阅读中,更加充分地领略和欣 赏作者的风采。像这样一位世界文学殿堂中的大家,是值得我们去深 入阅读的,他的作品中确实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东西。 欧文为什么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美国独 立以后第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国作家。他的创作创造性地运用民间 文学题材,为美国“童年”时期描绘出浪漫主义画像,对后来的美国 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在欧文之前,曾有富兰克林和潘恩的散文, 以及弗伦诺和亨利·布雷肯里奇的诗作等,但他们的作品文学价值都 不是很高,影响不是很大。只有到了欧文这里,美国的文学才引起了 世界的关注。他的《纽约外史》曾轰动一时,受到欧洲读者的普遍欢 迎,美国文学从此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之后他又因其《见闻札 记》的出版,享誉欧洲文坛。因而,欧文成为了第一位为欧洲人乃至 世界上广大读者所接受的美国作家。他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是当之无 愧的,虽然他的文学趣味带有英国文学的烙印,还算不上纯美国式的 文学(在他之后的库珀的风格就大不一样)。而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学 之父,处在新旧的交替时期,欧文的创作带有英国式的烙印也是完全 正常的。不过从他开始,美国才真正有了可以称得上是属于自己的、 影响深远的文学。欧文的作品之多、数量之大、文学艺术之高超,这 在他之前的作家中都是没有的。我们阅读欧文,欣赏研究欧文,不也 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吗?所以笔者能投入大量精力译介欧文是值得 的,也是荣幸的!为了让读者能够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读到欧文 的作品,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初步构思了如下一些选题:“华盛顿·欧 文见闻录系列”(散文故事集,本书即为其中之一)、《华盛顿·欧文 精选集》《华盛顿·欧文散文随笔精选》《华盛顿·欧文小说故事精选》 《华盛顿·欧文爱情故事精选》《华盛顿·欧文传奇故事精选》、“华盛 顿·欧文长篇杰作系列”。希望这些书稿能够陆续得以出版,为读者 提供欧文创作成果的大餐。这样的大餐在国内还没有或比较欠缺,值 得我们去为之努力(目前读者只是“品尝”到他的《见闻札记》等少 数作品)。作为译者,我深刻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但它同时也充满 了极大的魅力,所以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翻译欧文的作品不容易,除了语言古雅外,还时时涉及法语、西 班牙语等。好在如今有了互联网,不少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但由于笔 者知识有限,必然有不够妥当的地方。此外本书中还涉及不少诗歌的 翻译,这对译者也是一种挑战。笔者在翻译中首先注意力求达意,再 现出原诗的意境,同时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我认为这是诗歌翻译 应做到的主要方面。但真要做到却并不容易,比如押韵的问题,是否 照原诗就能产生好的或与原著相同的效果,这值得我们去研究。东西 方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样的方式效果必然是不一样的。不过 节奏倒是很重要,诗没有了节奏几乎是不能称为诗的。总之,诚恳希 望广大读者对不足不当之处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本书根据“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The Crayon Papers & Abbotsford and Newstead Abbey ”翻译。 刘荣跃 2009 年岁末于天府之国·简阳 一稿 2010 年 9 月于北京东燕郊 二稿 2017 年 5 月 三稿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