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永国 编著
定价:5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50082
出版日期:2023.01.01
印刷日期:2023.02.15
图书责编:王如月
图书分类:零售
阅读世界诗歌系本人教学和研究的结果。大学生、研究生及所有爱好文学者均可阅读。书中对国内外百余部文学杰作根据不同主题和体裁予以评介和欣赏。
陈永国,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出版专著5部,译著30余部,学术论文60余篇。1978年——2001年,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2002年至今,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
I 自 序 我写此书,目的有二。一为在大学生中推广文学阅读,以迎 合当下中国大学通力践行的大学通识教育。二为在普通读者中普 及世界诗歌,以迎合当下中国民众努力提升的文学阅读水平。而 二者和合而为的终极目的,则在于审美与道德教育之融合,在于 通过对世界诗歌部分名篇之阅读而达到性情陶冶,进而实现“道 德情操将我作成诗”(爱默生语)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通识”者,即不同领域/学科之间通用之知识与价值观。 而通识教育无非指通才教育。在中国,“通才”“通人”“全人” 的说法自古有之。所谓“通识”,就是“君子多识”(《易经》)、 “博览古今”(《论衡》)以及“通智”(《淮南子》)。“通人”须读 书千篇万卷,胸怀百家之言,知古今之事,晓自然人文之理,慎 思明辨,通权达变,博学笃行。此种教育,重在“育”、主以 “读”,虽早在“圣贤时代”就在古希腊以“自由教育”(liberal II education)之形式出现,但直到19世纪初才用于大学教育,是为 “文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美国博德学院的A.S. Parkard 于1829年首次提出);而在中国,将其作为一个教育理念应用于 现代大学讲堂则是20世纪末的事了(且始于中国的台湾地区和 香港地区诸大学)。 从理念上,通识教育主指“人文学”(human sciences)教 育,不仅是传统上所划分的“人文学科”,即文史哲,而应指 与人相关的一切科学,简单说,即人的科学,或关于人的科 学,其主旨在于挖掘“人文精神”。而关于人的科学...
萨福
Sappho
1
爱情与忠贞之歌
Songs of Love and Loyalty
15
雅歌
Song of Songs
27
罗摩衍那
Rāmāya.a
35
阿摩罗百咏
Hundred Songs of Amoru
45
VII
弗朗奇斯科·彼特拉克
Francesco Petrarca
55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65
伊莎贝拉·惠特尼
Esabella Whitney
79
胡安娜·德·拉·克鲁兹
Juane de la Cruz
95
约翰·邓恩
John Donne
105
松尾芭蕉
Matsuo Basho
119
VIII
威廉·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
135
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49
珀西·比希·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
161
约翰·济慈
John Keats
173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89
米尔扎·阿萨杜拉·汗·迦利布
Mirza Asadullah Khan Ghalib
199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