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交互技术
本书是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之一,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编写。

作者:蒋再男、王珂

丛书名: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38元

印次:1-4

ISBN:9787302552093

出版日期:2020.03.01

印刷日期:2024.07.23

图书责编:龚文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感知和认知基础,人与机器人交互框架,机器人图形交互,基于鼠标/键盘/手柄的机器人交互,基于数据手套的机器人灵巧手交互,人机物理交互安全技术,基于手势视觉识别的机器人交互,基于肢体动作识别的机器人交互,以及基于人脸表情识别的机器人交互等。 本书对机器人常用的人机交互技术进行了系统概述,可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本书也可作为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编写。

前言 机器人是一类能灵活地完成特定操作和运动任务,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操作器。目前,机器人已经在工业、服务、特种等领域代替人类或协助人类完成多种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机器人发展战略,如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2.0”、欧盟“2020地平线机器人项目”、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等,抢占机器人发展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出台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机器人交互技术是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交互的技术,是一门涉及人与计算机交互,人工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设计以及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受当前智能水平发展限制,对于复杂环境下工作任务多变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完全自主的机器人还难以实现。因此,利用机器人交互技术,尤其是结合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人机交互设备、语音识别、手势等交互手段,充分发挥人类的高级规划智能和机器人执行智能,实现人机优势互补,对于提高机器人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和操作便捷性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书共10章,涉及机器人交互技术的概况、感知认知基础、图形仿真、手柄交互、语音交互、体感交互、表情交互等内容。第1章简述机器人交互技术的概念、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介绍典型的机器人交互技术应用。第2章介绍机器人交互技术涉及的感知和认知基础相关内容,主要阐述人的感知基础、知觉特性、认知过程,讨论机器人交互的设计原则。第3章介绍人与机器人交互框架,主要包括机器人交互框架、以用户为中心的机器人交互以及...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机器人交互概念

1.2机器人交互研究内容

1.3机器人交互发展历史

1.3.1命令行界面交互阶段

1.3.2图形用户界面交互阶段

1.3.3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

1.4机器人交互分类

1.4.1按空间尺度分类

1.4.2按应用分类

1.5人机交互应用

1.5.1工业

1.5.2教育

1.5.3军事

1.5.4文化娱乐

1.5.5体育

1.5.6生活

1.5.7医疗

习题

第2章感知和认知基础

2.1人的感知

2.1.1视觉

2.1.2听觉

2.1.3触觉和力觉

2.1.4内部感觉

2.1.5感觉通道的适用场合

2.1.6刺激强度与感知大小的关系

2.1.7感知与交互体验

2.2知觉的特性

2.2.1知觉的选择性

2.2.2知觉的整体性

2.2.3知觉的理解性

2.2.4知觉的恒常性

2.3认知过程与交互设计原则

2.3.1常见的认知过程

2.3.2影响认知的因素

2.4概念模型及对概念模型的认知

2.4.1概念模型

2.4.2对概念模型的认知

2.5分布式认知

2.5.1基本概念和定义

2.5.2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特征

2.5.3分布式认知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习题

第3章人与机器人交互框架

3.1交互模式

3.1.1Norman模型

3.1.2... 查看详情

本书是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编写。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