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基础
编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教材内容注重机器人学基础,并贴近工程实际,融入**科研成果,反映科技前沿技术。

作者:周晓敏,郑莉芳,刘鸿飞

丛书名: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3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35888

出版日期:2023.07.01

印刷日期:2023.06.20

图书责编:龚文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高等院校机器人学教材,比较系统地论述机器人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国内外机器人学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机器人学的位姿几何基础、机器人位姿方程、机器人运动学基础、机器人静力和动力分析、机器人轨迹规划等。

周晓敏,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讲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多门课程。曾获北京科技大学我爱我师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

前言   机器人学作为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引起不同专业背景人们的广泛兴趣。本书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编写而成,是一部内容比较系统的机器人学基础性教材。   全书共6章。第1章简述工业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分析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探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第2章讨论机器人学的位姿几何基础,直接由刚体的位姿确定引出位姿矩阵即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并进行多种几何解释。第3章讨论机器人位姿方程,包括操作机两杆间位姿矩阵的建立和操作机位姿方程的正、逆解。第4章讨论机器人运动学基础,包括速度及加速度分析、雅可比矩阵及微分运动等。第5章讨论机器人静力和动力分析,动力分析中介绍了基于牛顿欧拉方程、基于凯恩方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并说明其等价性。第6章讨论机器人轨迹规划,包括作业规划、关节坐标空间的轨迹规划和直角坐标空间规划等。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教材,也适合从事机器人学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由周晓敏、郑莉芳、刘鸿飞编著。此外,孙浩参与了1.1节、1.2节和1.4节的编写工作。在本书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很多专家、教授、同事和学生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帮助,在此特向他们以及广大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还要特别感谢部分国内外机器人学专著、教材和有关论文的作者们。   由于本书撰写时间仓促,书中一定有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23年1月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导论

1.1工业机器人及其产生和发展

1.1.1工业机器人

1.1.2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

1.2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1.2.1执行机构

1.2.2驱动装置

1.2.3控制系统

1.2.4智能系统

1.3工业机器人的机构

1.3.1直角坐标型

1.3.2圆柱坐标型

1.3.3球坐标型

1.3.4关节型

1.4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实例

1.4.1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1.4.2应用实例

1.5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指标

习题

第2章位姿几何基础

2.1刚体位姿的确定

2.1.1确定刚体位姿的矩阵方法

2.1.2位姿矩阵的几何意义

2.1.3位姿矩阵的逆阵

2.2多刚体之间的位姿关系

2.2.1链式关系与位姿矩阵方程式

2.2.2变换的左乘和右乘

2.3两种重要的旋转矩阵

2.3.1绕坐标轴旋转的旋转变换矩阵

2.3.2绕任意轴旋转的旋转变换矩阵

2.4姿态矩阵的欧拉角表示法

2.4.1用流动坐标轴的转角为欧拉角的表示法

2.4.2用绕基础坐标轴的转角为欧拉角的表示法

习题

第3章机器人位姿方程

3.1操作机两杆间位姿矩阵的建立

3.1.1连杆参数与位姿变量

3.1.2确定两杆之间位姿矩阵的方法

3.1.3五参数表示法及位姿矩阵

3.2操作机位姿方程的正、逆解

3.2.1开链操作机

3.2.2带有闭链的操作机

习题

第4章运动学基础

4.1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4.1.1向量在两相对转动坐标系中的求导

4.1.2杆件之间的速度分析

4.1.3杆件之间的加速度分析

4... 查看详情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机器人学”基础课程教材,也适合从事机器人学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参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