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元
印次:1-9
ISBN:9787302551393
出版日期:2020.05.01
印刷日期:2025.06.23
图书责编:刘向威
图书分类:教材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结合内容特点,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感受,本书内容构建了“三模块、一保障”的 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主要性能。全书 分为信号与信道分析、信号发送与接收、基于性能的编码3部分(三模块),以及同步系统(一保障), 共9章,具体内容包括绪论、信道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及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最佳接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同步系统,理论联系实际,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晰,重点突出,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编者从事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主持参与了“通信原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并于2013年完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化工作,2016年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资源,具体内容可登录“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584.html),或扫描各章节提供的二维码直接获取。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网络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通信理论和技术的参考书。
1、陈树新:男,54岁,教授,博师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长期从事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2006年成功申报《通信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完成《通信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建设。主持完成空军首批慕课建设任务,1门课程上线“学堂在线”,获全国微课评比一等奖1项,全军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2项。主编出版教材12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出版译著2部。
前言 “通信原理”课程是构成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课程,是各种电路(线路)课程与通信装备(设备)课程之间的桥梁,承担着从单元电路到系统应用、从抽象概念到具体装备的过渡。该课程具有原理性概念多、内容涉及面广、与实际联系紧等特点,这些特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不少困难。为此,依据现代学习理论,结合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特点,以及各章节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本书构建了“三模块、一保障”的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主要性能。 全书分为信号与信道分析、信号发送与接收和基于性能的编码三大知识模块以及同步系统等通信保障部分,共计9章内容 ,其中带*章节内容为选学内容。 信号与信道分析模块包括第1章“绪论”和第2章“信道分析”两部分内容。第1章主要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及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工作方式,分析信息及其度量问题,探讨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等内容。第2章通过 介绍信道的基本概念及特性,分析不同信道对所传输信号的影响,给出改善信道特性的办法,通过对随机过程基础内容的 阐述,探讨各类噪声的统计特性,分析信道容量的概念,研究伪随机序列的产生与性质。 信号发送与接收模块包括第3章“模拟调制系统”、第4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第5章“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和第6章 “数字信号最佳接收”四部分内容。第3章主要讨论线性调制(AM、DSB、SSB和VSB)和非线性调制(FM和PM),介绍 其信号产生(调制)与接收(解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并对各种调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第4章在介绍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各类信号波形的基础上,分析数字基带信号...
目录
第一部分信号与信道分析
第1章绪论
1.1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通信的定义
1.1.2通信的分类
1.1.3通信的方式
1.2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2.2通信系统的分类
1.2.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3信息的度量
1.3.1信息量
1.3.2熵
1.4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4.1基本描述
1.4.2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指标
1.4.3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信道分析
2.1信道的基本概念
2.1.1信道的定义
2.1.2信道的数学模型
2.2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2.1信号不失真传输条件
2.2.2信号传输失真及改善策略
2.3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3.1随参信道的概念
2.3.2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3.3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2.4随机过程概述
2.4.1基本概念
2.4.2数字特征
2.4.3平稳随机过程
2.5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噪声
2.5.1白噪声
2.5.2高斯噪声
2.5.3窄带高斯噪声
2.5.4正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2.5.5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6信道容量的概念
2.6.1香农公式
2.6.2香农公式的应用
2.7伪随机序列
2.7.1m序列
2... 查看详情
编者具有多年从事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主持参与了《通信原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因此,本书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读者认知感受,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使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特色:教材内容的模块化处理,知识边界的紧密性衔接。
后期将编写《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给出习题解答,完成实验指导,提供源程序下载和电子课件的教学服务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