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新发展研究
语义学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意义。本书将基于近10年来我国语义学的研究成果,围绕词义学、句义学、认知语义学等重要内容,梳理语义学在我国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作者:文旭、唐瑞梁

丛书名: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

定价:10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572749

出版日期:2021.10.01

印刷日期:2023.02.22

图书责编:倪雅莉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该书出版助于该学科和领域的学习者和兴趣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可以更有效地积聚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力量和资源,融合语言文学的研究力量和资源,调动各相关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文旭: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外指委英语分指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首席专家。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John Benjamins)主编。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认知语用学、认知翻译学、外语教学等。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意义。人类对语言意义的思考由来已久。从古代开始,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语言意义的本质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就曾著述探讨语言的意义问题,试图对名称本质的理解以及事物与其名称间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解释,并出现了“本质”与“约定”之争。语义研究在我国古代也有着漫长的历史和突出的地位,如公元前2 世纪就有了专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先秦时期,哲学家荀子、墨子等对于“名”“实”关系的讨论,就详细论证了名称与实际事物间的关系。到了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源流的工具书,也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字典之一。此外,中国古代涉及语义的学科主要是训诂学和名辩学。 语义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核心领域和前沿学科,与语音学和句法学一并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三大学科。进入21 世纪后,随着语言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高,语言意义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其他学科的关注。现代语义学研究已经成为逻辑学、语言学、哲学、符号学等多门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研究也进入了多维度、多元化发展阶段。语义学研究的多维度体现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增多。例如,在认知语言学中,语义问题的探讨往往结合了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神经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此外,基于语料库和语言统计方法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语义研究的实证转向,如构式搭配分析、分布语义分析、基于统计分析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等。语义学研究与现代统计方法的结 合实现了对前人内省式发现的检验,同时也...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 章 绪论 ??????????????????????????????????????? 1 

1.1 引言 ??????????????????????????????????????????????????? 1 

1.2 各章节内容简介 ??????????????????????????????????????? 4 

第2 章 词汇语义学研究 ??????????????????????????? 9 

2.1 引言 ??????????????????????????????????????????????????? 9 

2.2 词汇语义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的关系 ?????????????????????? 9 

2.3 近十年来词汇语义学研究概览 ?????????????????????? 10 

2.3.1 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总体趋势 ????????????????????????????????? 10 

2.3.2 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核心理论:认知语义学 ?????????? 12 

2.3.3 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主要议题 ????????????????????????????????? 14 

2.3.4 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22 

2.4 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 26 

2.4.1 词汇语义研究的跨学科转向 ????????????????????????????????? 26 

2.4.2...

该书出版助于该学科和领域的学习者和兴趣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可以更有效地积聚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力量和资源,融合语言文学的研究力量和资源,调动各相关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