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文体学新发展研究
作者:张德禄、贾晓庆、雷茜
丛书名: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
定价:14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73364
出版日期:2021.08.01
印刷日期:2021.07.28
本书重点探讨新时期文体学发展的趋势和脉络,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自20世纪以来文体学的总体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探讨文体学理论的发展,重点探讨近十年来文体学理论的新发展;第三部分探讨文体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和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探讨文体学研究的主要实践。本书将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全面性、探索性、预测性相结合,突出文体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本书适合从事文体学、文学、语言学等研究的研究者参考使用。
more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 周年(2019)之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联合相关机构拟推出“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并计划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出版,作为对我国建党和建国大业的献礼,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外国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和研究也是如此。特别是近十年来,无论是理论探索和创新、方法探讨和应用,还是具体的实验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回顾、总结、梳理、研究和提炼十年来的学术发展,尤其从理论、方法、实践等几个层面展开研究更有其学科和学术价值及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本书重点探讨新时期文体学发展的趋势和脉络,由概述、理论、方法、实践和结论五个部分组成。概述部分重点探讨文体学的学科背景和历史发展历程,对20 世纪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然后探讨进入21 世纪文体学的新发展,包括21 世纪初的发展情况,以及近十年文体学的发展脉络等。理论部分重点探讨近十年重要的文体学理论,包括文体学核心理论概念及表述、重要理论议题及观点,以及对它作出的分析和评价; 近十年文体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论文及专著,它们对学科发展产生的影响及贡献,以及近十年来文体学领域出现的代表性团体及人物。方法部分首先探讨在21 世纪文体学领域发展的主流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这些新方法的评价;然后探讨近十年来文体学研究方法的新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及调整;最后,探讨文体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并作出评价。实践部分探讨文体学学科领域的实践所面临的挑战、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介绍和评价;文体学家应对挑战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和作出的评价;文体学各学科和流派间的互动实践、协作研究等;文体学在其他各个学科的应用和实践,以及一些重要的实践项目。结论部分对全书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和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学术观点。 本书的写作对作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既要掌握整个文体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还需要在多个角度上掌握文体学研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首先,他不仅能够掌握所有的文体学理论,还要掌握各种文体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各种不同的文体学理论和流派在不同的实践领域的应用潜势和价值。在讨论每个相关的理论时,要讨论它相应的发展阶段,主要概念或理念的形成、观点的产生、主要的目的;每一部分还要有相应的发展阶段、主要概念或理念的形成、观点的产生、主要的学术流派、主要的标志性成果、主要的学术代表性人物或团体、主要的标志性学术会;每个学术流派应有主要的标志性成果、主要的学术代表性人物或团体、主要的标志性学术会议、主要的学术期刊等,仿佛进入浩瀚的学术海洋中。 第二,除了对相关的文体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要熟悉外, 作者还要对文体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哪些理论和方法会在将来的某个阶段消亡、变异或成为主流,哪些理论和方法会在某些新的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等,哪些理论和方法还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或替代现有的理论和方法等。 第三,除了对文体学整体学科的掌握外,还需要熟知每个理论和流派,及其使用的方法和应用领域。这个目前流行和兴盛的文体学理论, 如功能文体学、认知文体学等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历史发展轨迹、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的角度、出发点、范围、特点是什么,将来会有什么发展动态,有哪些人物和研究机构主要研究这个理论,他们有哪些标志性的成果等。研究者需要清楚每个理论所涉及的方面,所以, 对作者是很大的挑战。 第四,对于文体学的整体理论发展来看,每一个理论或流派都不是孤立发展的,都是在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流派共存共生、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发展而来的。理论之间既有矛盾、竞争,也具有互补性,对于整体学科的发展都会有贡献。所以,在研究中,如何认识不同流派的理论的优势和不足,发挥其长处,避免其缺陷,将本学科所有的相关理论汇入文体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洪流中也是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本书第一部分对文体学发展的概述从文体学在修辞学中的孕育和发展开始,但概述的重心放在修辞研究中与文体相关的部分上。然后,本部分重点介绍文体学在20世纪的诞生和发展;最后,我们将落脚于文体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上。本部分的概述分为两章,第1章首先介绍文体学在修辞学中的孕育和发展,但重点是现代文体学的诞生和文体学在20世纪的繁荣和发展。第2章主要关注文体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和文体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此外,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英语文体学。虽然英语文体学来源于西方文体学,但英语文体学基本上能够代表西方文体学,因为在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的开始阶段,西方文体学基本上就是英语文体学。我们在讨论英语文体学的产生和发展时则需要了解西方文体学,因为在研究英语文体学时,不探讨西方文体学,英语文体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部分的概述始于西方文体学,但主体是英语文体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部分探讨文体学理论的发展。这是全书的主体,重点探讨近十年来文体学理论的发展,并且作出评价。近十年的文体学理论以功能文体学、认知文体学、多模态文体学和语料库文体学为主体,并勾勒了文体学的发展脉络,包括以下四章:第3章探讨近十年功能文体学的重要理论发展,包括核心理论及表述,重要的议题和观点,对近十年功能文体学理论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近十年在本领域的主要著作和论文,以及对学科发展产生的影响和贡献;近十年在功能文体学领域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团体和专家,以及对这个学科的贡献。第4章探讨近十年认知文体学的重要理论发展,包括核心理论及表述,重要的议题和观点,对近十年认知文体学理论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近十年在本领域的主要著作和论文,以及对学科发展产生的影响和贡献;近十年在认知文体学领域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团体和专家,以及对这个学科的贡献。第5章探讨近十年多模态文体学的重要理论发展,包括核心理论及表述,重要的议题和观点,对近十年多模态文体学理论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近十年在本领域的主要著作和论文,以及对学科发展产生的影响和贡献;近十年在多模态文体学领域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团体和专家,以及对这个学科的贡献。第6章探讨近十年语料库文体学的重要理论发展,包括核心理论及表述,重要的议题和观点,对近十年多模态文体学理论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近十年在本领域的主要著作和论文,以及对学科发展产生的影响和贡献;近十年在语料库文体学领域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团体和专家,以及对这个学科的贡献。 第三部分探讨文体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和发展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本部分包括以下两章:第7 章探讨21 世纪文体学主流的研究方法,以及产生的影响和对这种发展的评价;第8 章探讨近十年来文体学的新发展,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调整,研究方法未来的走向, 对文体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作出预测与评价,并进行展望。文体学研究在开始阶段,主要采用定性的实证方法,对文本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出数据,解释其文体效应。伯克和埃弗斯(Burke & Evers,2014: 35)认为“早期文体学的实证性并不是通过观察数据提出假设,然后采用量化或实验方法检验假设而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采用语言学理论开展文本语音层、字形层、句法层和语义层的语言特征分析,并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判断和评价而体现出来的”。然而,伴随着科技发展,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应用于文体学,改变了文体研究实证性的内涵,同时大大增加了文体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使其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科学。尤其是进入21 世纪后,文体研究不仅在传统方法上更加深入,而且新兴方法也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全面回顾文体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四部分研究文体学的主要实践,包括两章。第9 章探讨文体学理论研究实践以及理论应用实践情况。本章把现代文体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1)文体学的寄生问题;(2)研究范围的不确定性;(3)西方文体学与中国文体学的交融问题;(4)文体学实践范围的不确定性。并且探讨了在这些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其进行评价,同时提出通过接触和对话、召开相关会议、设计合作研究课题、扩大研究范围来应对挑战的思路和举措,以及产生的效果和对效果的 评价。 第10 章探讨文体学不同理论和流派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的实践活动, 这种实践过程产生的效果,以及对效果的评价等;文体学理论的应用实践、相关的项目和活动,以及对这些项目和实践的评价等。本章具体探讨了修辞学与文体学的互动、传统文体学与形式文体学的互动、形式文体学与功能文体学的互动、功能文体学与认知文体学的互动,以及文体学与叙事学的互动等,对不同文体学流派互动的效果进行了介绍并作出了评价,提出了文体学理论研究领域扩展并发展起来的新的文体学理论或流派,包括批评文体学、语用文体学、语料库文体学和多模态文体学,并且研究了文体学的应用实践领域,探讨了教学文体学、翻译文体学、媒体文体学等领域。 最后是总结,对21世纪,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讨论与评价等。 本书表现出与其他专著不同的特点。首先,本书把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既有历时跨度,如从现代文体学出现到21世纪20年代末;又致力于共时研究,讨论一个历史阶段的文体学及其各种理论和流派的发展状况,把研究重点着眼于近十年的发展。第二,本书把理论、方法和实践相结合,首先探讨基本理论框架及创新,然后探讨所使用的方法及创新,最后探讨该理论在不同学科和实践领域的应用,同时还关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的具体成果。第三,本书突出文体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本书的研究重点是近十年来文体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新发展,但它面向未来,研究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更有利或更有前途。最后,本研究将全面性、探索性、预测性相结合。本书的全面性前面已经作了介绍,但本书并不只是像文献综述那样把发展脉络理清楚,而是在全面总结文体学近期,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的同时,探索发展的特点、路径和规律,并且给予讨论和评价。 本书的作者共三人,其中张德禄负责全书的设计,第四部分的第9章和第10章的写作,前言、目录的编写以及全书的统稿工作。贾晓庆负责第二部分第3章至第6章的写作。雷茜负责第一部分第1章和第2章、第三部分第7章和第8章的写作。 感谢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推出“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给我们撰写本书提供了机会。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出版该系列丛书。也感谢同济大学文科处、外语学院对本书撰写给予的各种支持和帮助。 本书适合作为文体学、文学、语言学研究者的参考资料,也适合作为给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参考文献。 张德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2020 年9 月10 日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