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社会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作者:田海龙、赵芃
丛书名: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
定价:12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573371
出版日期:2021.08.01
印刷日期:2022.08.11
本书涵盖变异社会语言学、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学等多个社会语言学传统分支,也包括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和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这些新兴的究路径,还特别阐释了社会语言学在21 世纪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如语言流动研究、风格变异研究、交际界位研究、话语互动研究。不仅呈现出社会语言学从传统中发展理论、从经典中创新方法的历史图景,而且展现出社会语言学课题多元扩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论创新发展、学科融合进展的广阔前景。书中丰富的研究案例以及关于社会语言学发展动因的深入探讨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学生理解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more >本书是一部探究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新发展的著作。之所以以此为题著书立说,是因为21世纪的社会语言学较其在20世纪中期刚诞生时已经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而呈现这一发展过程,特别是呈现社会语言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内生发展动力,对于当下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至关重要。 毋庸置疑,社会语言学在20世纪下半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方法层面,都不逊于以研究语言系统为目的的普通语言学和以研究语言能力为重点的转换—生成语法。进入21世纪,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仍然强劲,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以索绪尔和乔姆斯基为代表的20世纪的主流语言学。这些发展成果一方面体现在社会语言学的传统得到发扬,如变异社会语言学和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一些传统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入阐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社会语言学进一步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彼此借鉴,产生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而所有这些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都与新时代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伴随新时代产生的新的社会语言问题是社会语言学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21世纪的前二十年,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随之带来语言的流动,致使语言使用情况变得复杂多样,语言与语言使用者的身份、思想和风格深度融合。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直面这些新的社会语言问题,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创新发展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老课题,而且提出了许多可以阐释新的社会语言问题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就如同最初从探究社会语言的过程中产生那样,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也深深地植根于对当下社会语言问题的深切关注之中。 本书关注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但也不忽视社会语言学的传统和经典。我们认为,如果要辨识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开拓创新,并讨论社会语言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就必须首先了解社会语言学的传统,谙熟社会语言学过去取得的经典学术成果。从另一个方面讲,社会语言学的内容博大精深,社会语言学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也层出不穷,在这样一本篇幅有限的书籍里讨论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如果要避免以偏概全的缺陷,一种可能便是将关于新发展的讨论建立在对社会语言学经典和传统的认识上面。因此,我们将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社会语言学的传统,第二部分讨论社会语言学的创新。当然,传统与创新并不能截然分开,虽然第一部分关于传统的讨论可以确定第二部分讨论的范畴,但也包含发展和创新的内容。同时,这种“发展源自传统、经典见证创新”的结构安排,也体现在每一章的讨论之中。 具体来讲,第2章至第5章构成本书的第一部分,在体现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主要讨论社会语言学的不同传统和路径。例如,第2章“拉波夫传统的社会语言学”和第3章“人类学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相对于第4章“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和第5章“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更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经典,而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则属于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新发展出来的研究路径。就这四章的内容而言,各章除了讨论各自在理念和方法方面具有的特征之外,还特别注重讨论它们各自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6章至第9章构成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以第一部分的内容为基础讨论社会语言学在21 世纪的新发展。例如,第6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流动的研究,第7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风格变异的研究,第8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交际界位的研究,第9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话语互动的研究。这四章的讨论涉及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取得的新成果的多个方面或维度,既包括对21世纪社会生活中新的语言问题的研究,如第6章中关于语言流动的研究,也包括对社会语言学传统的发展和创新,如第7章风格变异研究是对拉波夫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的一种发展;不仅包括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提出的新概念,如第8章讨论的“交际界位”概念,而且包括社会语言学与话语研究结合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如第9章讨论的话语互动研究。尽管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并非这四章的内容所能涵盖,但是,这四章的讨论也足以表明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既是对新问题的新思考,也是对传统的再创新,不仅体现在新的概念上面,而且体现在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上面。 本书一共10章,除了以上八章的内容,还有第1章“绪论”和第10章“展望”。作为开篇,第1章为本书设定一个基调,即社会语言学是一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开拓创新的学问。因此,第1 章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的梳理,以及关于社会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念的讨论,不是抱着一种寻求定论的心态,而是遵循一种探索的精神。第10章与第1章首尾相照。如果说“绪论”是对社会语言学发展历程的简要概括,那么,经过第2章至第9章对社会语言学不同传统和路径以及这些传统和路径在21世纪发展的讨论,“展望”则体现出我们讨论社会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所具有的信心。第10章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沿着本书前面各章的论述脉络,从课题多元扩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论创新发展、学科融合进展四个方面展望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发展的广阔前景,其理据便是来自前几章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本书基于对社会语言学传统和经典的讨论,探究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并展望社会语言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不同于社会语言学的教科书,因此也不可能包含社会语言学的方方面面。同样,本书也不是对社会语言学某个学派(或特定内容)进行的特定阐释。尽管如此,本书的学术价值仍可见一斑。首先,本书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是基于对新的社会语言问题的研究,社会发展了,催生了新的语言使用问题,对这些语言问题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其次,本书发现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也体现在对传统问题的再研究之中,如对拉波夫变异社会语言学中涉及的“风格”问题的再研究,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最后,本书认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源自社会语言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融合,在这种彼此借鉴的过程中,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和拓新。除此之外,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新的思想和思考,如我们关于社会语言学理论创新的认识等。我们希望以此和广大读者交流探讨,共同丰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田海龙 赵芃 2021年3月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