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法律话语新发展研究
作者:张清、赵洪芳、赵永平
丛书名: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
定价:11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24004
出版日期:2022.12.01
印刷日期:2023.01.06
本书梳理中外法律话语研究的发展脉络,特别是近十年来法律话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揭示法律话语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在司法领域中的话语现状及其话语分析研究,探讨其对法律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构建一个立体的司法法律话语研究框架,勾勒出一幅法庭审判中各个诉讼参与者的角色话语图像,探讨其特征和规律性的现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期客观地反映法律实践的现状,并进一步指导实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建设性借鉴意见。
more >前言 语言是法律的表现形式,法律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法律与语言密不可分。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法律语言研究不仅是语言学理论在法律语境中的具体应用,也是从语言、社会及文化等层面为司法建设提供指导的迫切需求。鉴于法律与语言的密切关系,深入研究法律语言对于发展语言学和法学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语言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法学研究中来,既是法学家们对自身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创新,也是法学研究的新路径,更是语言学为法学研究提供的重要智力资源;同时,作为语言学新的研究领域,法律语言学也必然会丰富和启发更多语言学研究。2021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语言,法律话语是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法治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法律话语的运用和实践。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新时代背景下,对法律话语的系统研究将更具现实意义。 法律话语是法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实践当中、使用当中的法律语言,尤其是法律话语研究领域的话语。国外的法律话语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是随着西方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话语分析方法以及语音识别、笔迹鉴定等研究手段的成熟而诞生的,也是为了顺应司法实务界对于专业语言专家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法律话语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外语界学者对西方法律话语研究的引介,并于21世纪的前十年结合国内司法实践进行了本土化探讨;近十年来,国内法律话语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研究的深度,都有新的突破。 纵观国内外司法话语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学界对司法领域法律话语的关注度较高,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较广,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相较之下,国内法律话语研究起步较晚,并且侧重对静态的立法语言的分析与研究,对司法话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研究内容较为单一。虽然司法话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但目前的司法话语研究,尤其是国内的司法话语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书以司法领域中的法律话语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法律话语的理论与实践。本书首先梳理法律话语的肇始和发展沿革以及法律话语的研究方法,然后根据司法领域中法律话语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进行主体话语研究,最后展望法律话语尤其是司法领域中法律话语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法治中国建设献言献策。具体而言,本书包含九章内容:第1章为绪论,概述本书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2章为法律话语研究概述,系统梳理法律话语研究的源起、法律话语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及法律话语研究的最新发展;第3章为法律话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从语言学、法学及其他学科视角系统论述法律话语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4章至第8章基于不同的法律话语主体,分别探讨警察话语、法官话语、检察官话语、律师话语和证人话语,综述近十年来不同主体法律话语研究现状,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法律话语主体的话语特征和话语策略;第9章为结论,总结司法话语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司法话语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新时代法律话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确实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书也提供了未来法律话语研究的可能方向及思考,以供参考。 法律话语研究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是通过介绍法律话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让读者了解司法程序中话语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我们也希望本书能有助于法学学者和语言学学者继续进行法律话语相关研究,并吸引更多的年轻力量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为学者们提供更多维的研究视角和更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而对法律话语研究领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本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张清教授、赵洪芳副教授以及甘肃政法大学赵永平副教授共同完成,其中,第1章、第5章和第9章由张清撰写,第4章、第7章和第8章由赵洪芳撰写,第2章、第3章和第6章由赵永平撰写,最后由张清统稿,对全书的内容、格式、参考文献等进行了统一和调整。在本书的资料收集、整理、写作以及统稿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汤文华、刘冬梅,硕士生高嘉楠、司雨晴和徐港给予了诸多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将本书列入“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感谢王立非教授和张法连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别鸣谢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本书付梓在即,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字斟句酌,根据专家及编辑的修改建议不断完善,虽不想“示人以朴”,但如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同仁和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将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本书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也是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FY75003)的研究成果。 张清 2022年年末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