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材服务QQ:1815317009

作者:马英红、赵湘轶

丛书名:普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丛书

定价:5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97780

出版日期:2022.03.01

印刷日期:2022.03.22

图书责编:王定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高校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遵循“理论—方法—实践—对策”的逻辑脉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内容、创新训练方法设计、高校双创教育实践经验及地方高校提升双创教育水平的路径。在理论部分,首先梳理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创新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阐释、辨析创新教育的相关概念与外延、理论基础等;然后着重介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6个维度和创新能力的十余种提升训练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将创新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能力,提升创新水平,并推动创新方法的实践应用。在实践部分,首先介绍了适合地方院校大学生参与的几类重要的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和项目,尤其是从创新创业项目选择、策划书的撰写,以及竞赛、项目评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总结了山东省三所创新创业典型高校的经验,从政府、社会、高校的指导和引导,育人理念及平台支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地方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与路径。 《高校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可为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研究、推进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马英红,1992年9月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96年6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9月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2002年7月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2002年7月入职山东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和1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3项省级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得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教材《电子商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副主编。

前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瑞士冬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称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积极响应,教师们大力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探索,学生们的社团活动、竞赛、讲座、报告等第二课堂内容也紧跟创新创业的主题。一时间,创新、创业成了教育界的热词,与之相关的教学产出、研究成果百家争鸣,盛况空前。 尽管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比较健全,但由于高校将创新创业作为专门的课程和主题纳入人才培养过程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许多高校对创新教育意识、创新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得还不够透彻,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大多拘泥于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体系构建,以及大学生创新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理论探讨。融合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学生活动内容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还不够健全,课堂教学和创新活动往往脱节。这些是许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指导学生时的切身体会,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改革和管理中切实面临的困境。如何提升高校创新教育理念?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政策环境?如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层次和不同文化传统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创新训练方法、创新培养模式设计等工作?如何从整合社会资源、...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一章  创新教育概述   1

第一节  创新教育的相关概念与

发展历程   1

一、创新教育   1

二、创新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   2

三、创新教育的发展历程   3

第二节  我国创新教育发展历程

及现状   5

一、我国创新教育发展历程   5

二、我国创新教育成就   10

三、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现存问题   12

四、我国高校创新教育问题的应对

措施   18

第三节  国外创新体系发展概述   21

一、欧美国家的创新体系   22

二、东亚地区国家的创新体系   34

三、新兴国家的创新教育   42

第二章  创新的基础理论   47

第一节  创新的相关概念   47

一、创新   47

二、创意   50

三、创业   51

四、创新、创意与创业的关系   53

第二节  创新的分类   55

一、典型的创新类型   56

二、创新的其他分类   65

第三章  创新人格与创新思维   67

第一节  创新人格的概念   67

第二节  创新人格的一般特征   68

一、经验开放性   69

二、模糊容忍性   71

三、好奇心   73

四、创新自我效能感   75

五、冒险性   77

六、坚韧性   79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概念、基本原理

及过程   81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   81

二、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   83

三、创新思维的过程   84

第四节  创新思维的特征及表现

形式   85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   85 ...

图书特色
内容方面:从创新教育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历程、成就、现
状与问题,构建了高校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到实践分析的完整框架。系统研究了创新的基
础理论,提出了提升创新人格与创新思维的方法。
体系方面:在分析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融合社会和高校共同参与的校
内外资源,建立多层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
应用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指明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
方式、方法,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和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