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章鸣、唐扬斌
定价: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91563
出版日期:2025.07.01
印刷日期:2025.08.06
图书责编:陈凯仁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通过典型案例、反例及仿真分析,深入解析概率统计理论与应用。书中以概率统计教学及军事靶场试验为背景,融合线性代数、数据分析等课程知识,在应用中阐述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数理统计方法等核心内容。
何章鸣,博士,硕导,副教授。长期从事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战场信息感知等领域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工作。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民融合、装备预研等项目二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获学院学校新星教师奖1项,获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奖1项,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1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前言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领域中,直觉、推理与仿真,三者常常构成一种矛盾而又统一的奇妙关系。就好比在统计中,我们常用“均值”与“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来描绘身高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人凭借直觉认定中位数的计算更为快捷,毕竟中位数的求解无需进行复杂的实数运算,只要掌握排序和计数的方法就行。然而,从推理的角度来看,均值的计算其实更为高效。这是因为均值的计算复杂度为O(n),而若用冒泡排序法来求中位数,其计算复杂度却高达O(n2)。推理得出的结论固然可靠,可推理过程有时却过于抽象,让人难以直观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仿真就成为了验证推理与直觉结论的得力助手。仿真结果清晰地显示:均值的计算速度要远远快于中位数。尤其当n达到1010之巨时,中位数那庞大的运算量甚至会使普通个人计算机陷入死机状态。这个案例充分说明,直觉带来的结论并非总是可靠,我们需要借助推理来弥补直觉的缺陷,同时利用仿真验证来化解推理的抽象性。 直觉与推理之所以会出现不一致,根源或许在于我们长期习惯了“确定性”与“线性”的思维模式,而真实的客观世界却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非线性”,这也正是概率统计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讲授以及讲课比赛筹备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在生活、生产和各类试验场景里,存在着大量直觉与推理相互矛盾的疑惑、案例和反例。这些意外的不一致性,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带着这份惊喜,我们按照教科书的结构框架,以“直觉—推理—仿真”的逻辑思路,精心梳理并组织了这些有趣的内容,这便是本书诞生的初衷。 本书有意避开抽象晦涩的证明方式,而是采用答疑解惑、趣味游戏、生动故事、典型研究案例...
第1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
1.1随机现象与数据1
1.1.1一论飞行器差分求速——奇妙的无穷小1
1.1.2抽球悖论——奇妙的无穷大2
1.1.3从折纸看直觉、实践与推理的差异3
1.1.4从硬币试验看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5
1.1.5从硬币试验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
1.1.6样本均值和中位数的计算复杂度6
1.1.7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稳健度7
1.1.8考分是数字还是随机变量8
1.2随机事件9
1.2.1样本空间与事件域不是唯一的9
1.2.2事件的常见假命题9
1.2.3清晰事件和模糊事件10
1.3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0
1.3.1一论硬币实验——频率与概率10
1.3.2有限可加与可列可加11
1.3.3贝特朗悖论12
1.4等可能概型12
1.4.1协同轰炸问题——古典概型13
1.4.2协同过桥问题——几何概型14
1.4.3蒙提霍尔悖论——信息泄露16
1.4.4田忌赛马获胜的概率实质18
1.4.5巴拿赫火柴盒问题18
1.4.6生日同天问题19
1.4.7抽签原理的担忧20
1.4.8停战谈判的概率实质20
1.4.9最佳恋爱年数21
1.5条件概率与独立性23
1.5.1条件概率和无条件概率23
1.5.2事件互斥和事件相互独立24
1.5.3彭尼游戏的概率实质25
1.5.4观棋不语的概率实质29
1.5.5星期二男孩的概率实质29
1.5.6两两独立与相互独立30
1.6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31
1.6.1从寓言故事到绕岛军演31
1.6.2少数派获胜的概率实质33
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