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为分析和解读企业管理案例提供了一种专业化的方法,形成了阅读企业的方法结构与实践行动结构。前者包含了范式、策略、管理工具、数据资料、论断等五个部分;后者包含了主题、立意、管理工具、结论、预期收益与评估、竞争性自评估、展现、规划与实施等八项内容。阅读企业,是指针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思考、发现、分析、最终给出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并完成提供阅读结果的任务。阅读企业的本质是增进和保持商业智慧。商业智慧,是决策,和动员与组织起来的能力设计。阅读企业,不仅适用于解读企业管理案例,也适用于分析和理解企业管理实践问题。本书的读者对象为:(1)MBA学员、EMBA学员、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2)管理学科的高校教师、经济管理调查与研究人员、管理咨询顾问;(3)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实践者

顾元勋,博士。200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博士后出站,是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中国第一位软件企业博士后。现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专长:商业模式、产品管理与创新、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评估。

之所以要阅读企业,源于四个关键方面的启发。 一是,从认知心理学来讲,一个人的经验和决策能力是一个成长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阅读企业的能力差异,就是这种社会化过程的差异。这意味着,阅读企业的能力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 二是,从笔者的成长和发展体验来看,从学习、研究、实践、科研和教学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来看,自己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无法保持前后的完全一致,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增长了,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促进了自我认知能力的更新,从而改变和提高了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能力。这种成长性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那么这种普遍性背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三是,在自我实践与观察中,发现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对于企业管理问题的认知和理解有很大差别,即使隶属于同一部门,且在一起合作很多年的同事在解决新管理问题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业务处理能力的效能(Effectiveness)差异; 同时,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MBA学员,在面对同一个管理案例时也表现出差别很大的理解方式,而这种理解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对于管理案例中的企业前景所做判断的明显不同甚至对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是一个从没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是否可以建立起企业经营的商业智慧。 四是,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商业智慧是从哪儿来的。特别是成功企业,那些销售收入行业排名靠前,所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社会风向标作用的企业,其背后是否有共通的商业智慧。 上述思考共同启示,阅读企业会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员对于企业会有不同的解读,同时商业智慧是社会学习过程,是可以培养的。但是,一个合理的论断是,阅读企...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引言——阅读企业与商业智慧

1.1阅读企业的本质

1.2行文组织

1.3主要观点

1.4阅读建议

1.5本章小结

第2章阅读企业的范式

2.1范式引入

2.2案例解读的意图—行为分析

2.3商业智慧

2.4范式与商业智慧的层级结构

2.5本章小结

第3章阅读企业的策略

3.1观念斗争

3.2整体观

3.3职能观

3.4问题观

3.5理论导向观

3.6本章小结

第4章管理工具

4.1管理工具的内涵

4.2管理工具的选择

4.3管理工具与经验判断的替代

4.4波士顿矩阵与SWOT分析的比较

4.5本章小结

第5章数据资料

5.1数据资料的类型

5.2数据资料的具体与抽象

5.3定量定性数据的利用方式

5.4资料的来源

5.5本章小结

第6章阅读企业的论断

6.1企业作为一种制度

6.2企业作为一个系统

6.3企业作为一幢架构

6.4商业智慧的“段位”

6.5本章小结

第7章阅读企业的实践行动推荐

7.1实践的认知分析

7.2主题先行

7.3立意

7.4管理工具

7.5结论

7.6预期收益与风险预估

7.7竞争性

7.8展现: “写出来,讲出来,做出来”

7.9规划与实施

7.10本章小结

第8章企业实践(一)产品评估

8.1实践的渊源

8.2实战: HRMS产品评估

8....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