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
强化实践、立德树人;体例新颖、内容丰富;资源开放、助教易学

作者:史文革、马彩梅、韩东、杨徐飞、徐皓、俞峰、徐海霞

定价:4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8091

出版日期:2024.09.01

印刷日期:2024.09.24

图书责编:石伟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思想,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解,并重视劳动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精神引领作用。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应涵盖实践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旨在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并展现当代劳动者卓越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劳动教育》分为三个模块,共十章内容,旨在为大学生的劳动理论与实践教育提供全面的指导。模块一介绍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基础理论,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深层含义。模块二详细讲述劳动精神的弘扬,激励大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立志成为新时代的劳动模范。模块三专注于劳动实践,探讨大学生劳动实践的意义与类型,并提供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的实践活动案例,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中“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也适合作为所有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教师、辅导员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参考和指导用书。

史文革,中共党员,教授,高级考评员、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食品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和兵团职业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主持的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主审出版教材12本,其中活页式教材2本;在《职业教育》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7项。

  前 言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发布,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高等院校应开展实践性、创造性和服务性劳动,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模式,彰显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并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及勤俭节约精神。会议强调,应确保每个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正是因为对劳动的崇尚与尊重,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书由史文革、马彩梅、韩东、杨徐飞、徐皓、俞峰、徐海霞、齐鸣、卞建伟、刘群麾、史彦、时夕然、赵瑞芳、张兴龙、李婵、王鹏共同撰写。其中,史文革负责撰写第一章并和俞峰、卞建伟、赵瑞芳共同撰写第七章。马彩梅负责撰写第二章并和齐鸣、时夕然、张兴龙、李婵共同撰写第八章。韩东负责撰写第三章并和刘群麾、史彦、王鹏共同撰写第九章。杨徐飞和徐皓共同撰写第四章、第五章。徐海霞负责撰写第六章和第十章。   本书旨在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通过在真实情境下的劳动体验,大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本书强调对新时代劳动工具、技术、形态变化的准确理解,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增强劳动教育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鉴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模块一  劳动与劳动教育

第一章  劳动概述 3

第一节  劳动的概念 3

第二节  劳动的本质 5

一、劳动助力学习 5

二、劳动源于实践 6

三、劳动产生创造 6

四、劳动促进职业的持续 7

五、劳动实现发展 7

第三节  劳动的分类 8

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8

二、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 9

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0

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11

五、数字劳动与传统劳动 11

第四节  劳动与人类社会发展 12

一、劳动与人 12

  

二、劳动与社会 17

三、劳动与人生理想 23

习题巩固 28

第二章  劳动教育概述 30

第一节  大学生劳动教育 30

一、劳动教育的概念 30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 31

第二节  新时代劳动教育 36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36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 37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念 39

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 39

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使命 41

六、新时代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

途径 44

习题巩固 45

  

模块二  弘扬劳动精神

第三章  劳模精神 49

第一节  劳模与劳模精神的内涵 49

一、劳模的含义 49

二、劳模群体的演进与发展 50

三、劳模精神的内涵 54

四、弘扬劳模精神 55

第二节  劳模精神的社会价值 59

一、劳模精神的奋斗价值 59

二、劳模精神的典型示范价值 62

三、劳模精神的文化影响价值 64

第三节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践行 66

一、大... 查看详情

《大学生劳动教育》特点是遵循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各单元采用案例导入,插入必要的案例和阅读材料,体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劳动精神,形成触发思考、形成认知、实践内化和巩固提升的逻辑内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