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8元
印次:1-6
ISBN:9787302167921
出版日期:2008.02.01
印刷日期:2013.01.05
图书责编:章忆文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以2006年2月15日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为依据,主要介绍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重点讲解了会计六要素增减变动的核算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与报表分析等内容。 本书注重将新的会计理论应用到教材之中,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案例教学,力求使学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全面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及报表编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在结构和内容上既适合学校教学的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会计人员、经济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和自学参考用书。
前 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影响着我们。这种影响也带来了我国会计领域令人瞩目的变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的准则共包含39项,其中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对原有的16项具体准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与国际惯例趋同的突破。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必然对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我国现代会计领域需要“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借鉴了国内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为依据,编写了《会计学》这本教材。 在现代社会里,会计在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和控制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应用能力。可见,培养出具备多方面知识结构和相应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已势在必行。因此,在《会计学》的编写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其一,确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传统会计教育目标只注重会计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相关会计实践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教材突破了原有会计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涵盖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的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各项会计指标的经济含义,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会计概述 1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
二、会计的含义 3
三、会计的特点 4
四、会计的职能、目标和方法 5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
会计基础 10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0
二、会计基础 13
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4
一、可靠性 14
二、相关性 15
三、可理解性 15
四、可比性 16
五、实质重于形式 17
六、重要性 17
七、谨慎性 18
八、及时性 18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9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19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24
第五节 会计计量 28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28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29
案例分析 29
自测题 33
第二章 会计循环 36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36
一、会计科目 36
二、会计账户 40
三、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 41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42
一、复式记账的含义 42
二、借贷记账法 43
第三节 会计凭证 51
一、会计凭证的概述 51
二、原始凭证 52
三、记账凭证 57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61
第四节 会计账簿 63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 63
二、会计账簿的种类 63
三、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66
四、错账更正 75
第五节 对账与结账 77
一、对账 77
二、结账 78
第六节 财产清查 79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