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概论

作者:周琼芳

丛书名: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基础课系列

定价:29.8元

印次:1-9

ISBN:9787302194866

出版日期:2009.03.01

印刷日期:2015.07.24

图书责编:高屾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内 容 简 介 本书以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会计学基础为主体,并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内容涵盖了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 本书紧扣会计发展的最新动态,内容构成上打破了会计学基础及会计学教材惯用的模式。在传统的《会计学基础》教材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内容:资金筹集阶段增加了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生产准备阶段增加了固定资产购建及购建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阶段增加了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成本核算程序及方法等;产品销售阶段增加了不同结算方式下的货款结算、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下应收账款金额的确定以及实收款的计算等;在财产清查部分增加了货币资金管理及控制的内容;在报表部分增加了报表的阅读与分析内容;在最后一章还增加了责任会计的内容。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本科生)教学,同时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电大、函授、社会及企业内部培训“会计学”的入门教材或课外参考资料。本书提供完整的教学课件,读者可在http://www.tupwk.com.cn网站下载。

前 言               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作为结构严谨、体系完善的一门学科,其知识体系一般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责任会计等。按照人才培养、社会角色定位的不同,会计知识的教授对象分为会计学专业人才与非会计学专业人才,前者要求能够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等工作;后者是培养就业者能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的会计信息。   我国已出版的针对非会计学专业人才的“会计学”教材或辅导资料,基本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内容,其特点是知识体系完整,缺点是内容繁杂。要完成前述“会计学”教学内容的前提是教学课时充足,一般需要144学时或者72学时。如此多学时的教学计划,并非所有院校的非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都能够容纳。   我们在编写本书时,先后考察或参考了中国香港(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澳洲国立大学、南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或地区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及教授内容,并结合我们调查多所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会计课程学时一般在40~60学时的实际情况,专门编写此书,以满足相应的需要。   本书以我国2007年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为指导,以“会计学基础”为主线,兼顾现代会计内部控制特征,如将现金等业务的内部控制思想体现在教材中,落实现代会计教学“宽口径”特征;主要授课对象为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电大、函授、社会及企业内部培训类“会计学”...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职能与目标 1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

 二、会计的概念 2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4

 四、会计目标 5

 五、会计的分类 7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核算基础 8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8

 二、会计核算基础 11

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及惯例 13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3

 二、会计惯例 17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9

 一、会计对象 19

 二、会计要素 21

 三、会计恒等式 25

第五节  会计方法 32

 一、会计方法 32

 二、会计分析 32

 三、会计考核 33

 四、会计预测 33

【复习思考题】 33

 一、单项选择题 33

 二、多项选择题 35

 三、判断题 37

 四、简答题 38

 五、实务题 38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41

第一节  会计科目 41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41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42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42

 四、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44

 五、会计科目编号 45

第二节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45

 一、账户的意义 45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46

 三、账户的分类 48

【复习思考题】 49

 一、单项选择题 49

 二、多项选择题 50

 三、判断题 51

 四、简答题 52

第三章  借贷记账法 53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53

 一、记账方法 53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55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