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法律变革与法律文化——后苏联国家法律移植的审视

作者:魏磊杰、彭小龙译

丛书名:比较法学丛书

定价:32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52177

出版日期:2011.05.01

印刷日期:2011.05.13

图书责编:方洁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考察了20世纪初期直至20世纪末期,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变迁,共12篇文章。全书大体又可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个部分,各包括6篇文章。“理论篇”主要关注西方国家在苏东剧变之后对这一区域所实施的大规模的法律输入运动,涉及促发这场运动的内在逻辑、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观察家对此进行的深入思考;“实践篇”主要聚焦这些后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在重大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源自内在与外在的诸多挑战,以及在因应这些挑战过程中内国法律体系与司法文化所发生的变迁。这种法律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本书适合于法律大专院校的师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时也适合于对比较法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初民社会,各族群独处一隅,几与外界隔绝,孤立中遂滋生某种自信,或称诩“上帝选民”、“天之骄子”, 或自谓“吾道独真”、“唯我德馨”。后偶与外族接触,亦对“非我族类”,多投以白眼,甚至极尽嘲讽之能事,必欲歼灭而后快。各族群习俗、法律各异。史存多妻多夫之族,前者对“男人奢侈”之放纵,令后者匪夷所思, 后者对“女人放荡”之纵容,使前者难以理解。同样,禁忌食人之族对“自餐骨肉”之风深恶痛绝,而奉守食人之俗者,对前者浪费 “美味佳肴”之举却大惑不解。族群间乌眼鸡般互视野蛮,互斥异端,互为排斥,互相攻讦。史卷中人类血淋淋之格斗厮杀惨景,实多出于文化封闭,心理排外。 法,作为习俗结晶、文化符号之一种,其演进标志人类族群进化之轨迹: 由隔离而接触,由孤立而群合,由独行而协作,由排斥而共存。然文化因族群而殊,习俗因族群而别,法律因族群而异。古希腊贝壳放逐与古罗马陪审制,中世纪神明裁判、共誓涤罪与近代罪刑法定、无罪推定,伊斯兰法一夫多妻制、三休制与天主教教会法一夫一妻制、禁止离婚制; 印度寡妇殉葬与西方领主初夜权,英美对抗制与欧陆纠问制,中国古代德主刑辅与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美国三权分立与英国议会主权……凡此种种,或带有文化类型之印记,或标示族群生活之差异,或反映社会演进之扬弃。差异由接触而知,由比较而显。各族法律,或貌合而神离,或形殊而神似。同名异物,存名实之辩; 异名同物,厘表里之别。 比较法由是生焉。西有希腊先哲首开先河,中有战国法家初执牛耳。纵观古代,法之比较虽发轫早而源远流长,然仍显稚嫩。其零散而缺系统,偶然而非恒常,实用而欠学理,自发而无筹划,难于自成一体、独立一门。作为学术科...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序言1

理 论 篇输出法律改革: 它能成功吗?2

  一、 导论2

  二、 法律移植的类型7

  三、 前景展望28法律移植的政治学与动机36

  一、 导论36

  二、 法律移植的特殊性与本土化的象征意义38

  三、 法律的政治性与法律移植41

  四、 法律输出国的声誉与法律接受国的动机45

  五、 法律移植主体的动机51

  六、 结论54法律模式的进口与出口: 荷兰的经验55

  一、 引言55

  二、 遍布世界的荷兰法?荷兰私法的强制出口57

  三、 作为法律出口国的荷兰: 朝向一个混合法系60

  四、 向独联体国家出口荷兰私法进行的努力66

  五、 独联体国家法律改革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法77

  六、 为什么出口荷兰私法?81

  七、 国家主权与法律的移植87未吸取的教训: 西方援助后共产主义国家法律改革存在

的问题89

  一、 核心问题92

  二、 应当吸取的教训之一: 错误的预设99

  三、 应当吸取的教训之二: 有效激励机制的匮乏106

  四、 新思维和新激励机制的必要性117俄罗斯与东欧的法律移植: 借助于机遇与声望120

  一、 引论120

  二、 替代苏联模式的解决方法129

  三、 新的民商法模式的需求134

  四、 新模式的供给143

  五、 结论151重新定位俄罗斯法--一个被过度政治化的领域: 机制、

后果及因应之道155

  一、 导论155

  二、 政治模式与美国学者眼中的俄罗斯法168

  三、 冷战后期(1965-1991) :  社会主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