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0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25652
出版日期:2010.06.01
印刷日期:2013.01.21
图书责编:周菁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与其他同类书比较有如下特征: (1)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不同。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科学中的某一领域,而是一切领域中的管理现象这一层面的理论问题。张创新: 《现代管理学概论》, 6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行政管理学虽然也对国家重大事务、社会事务管理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对各级政府内部事务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它研究国家重大事务与社会事务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自身改革。公共管理则不同,它的理论产生与发展是以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为条件的。这一理论丰富和深化是与解决“政府失灵”现象相匹配的。因此,它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既包括政府,又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还包括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点是如何解决二者的合作与互动问题。 (2) 管理主体不同。既然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领域中管理层面的一般理论问题,那么其管理主体是相当广泛的。当然不管主体多么广泛,一旦具体管理事务出现,其主体总是单一的。行政管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各级政府,其管理主体当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一切公共问题,其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即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值得注意的是非政府公共组织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还包括跨国的公共组织。 (3) 结构不同。与其他同类著作比较,本书的最大突破点是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跨国组织引入公共管理学理论之中,进而使著作整体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均衡与协调发展,便是本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关键。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新兴力量的驱动作用则是合作的加速器,这样便可形成多元主体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 (4) 所用的资料不同。现代管理学多用经济领域中的资料说明其理论问题,行政管理学多用国家行政机构中的资料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而公共管理学所用的资料既包括政府管理案例,又包括非政府组织中的新鲜资料,以此说明二者如何合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这本书的写作终于完成,我内心感到极大欣慰。它的出版使我多年来的夙愿得以实现。老实讲,我从事公共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十余年了,但对教材的写作迟迟不敢动笔。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首届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每次学会年会讨论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时,与会者都有相当大的分歧和争论,当然我也直截了当地发表了自己的拙见。同时一本又一本有关公共管理学的新著摆在书店的书架上,琳琅满目。其中有学者著的,有党政领导干部写的,亦有大学生、硕士研究生编的……我对他们的写作速度深表羡慕,真是改革开放迎来社会科学的春天呀!但是也应看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见雏形,传之我国充其量是在90年代中后期,况且这些理论还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而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这样看来,前面所说的学术界出现争论亦不可避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并没有急于动笔,但是我也自信一部有别于行政管理学、现代管理学的公共管理学教材亦必将问世。张创新:《现代管理概论·再版前言》, 2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对于这一结论,我有如下理由:首先,我有给大学本科生讲授现代管理学的经历,并且我主编的《现代管理学概论》一书先后由吉林大学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和2005年出版与再版。这说明我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了如指掌,为写作公共管理学奠定了宽泛的理论基础。其次,我又有给硕士研究生讲授行政管理学的经历,同时200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行政管理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并且由我主编的《中国现代政府行政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当代政府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
一、 公共管理一般理论概述1
二、 公共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6
三、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9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22
一、 公共管理的主体: 呈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22
二、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25
三、 非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新兴主体29
四、 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组织是公共管理的辅助主体37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客体42
一、 公共管理的客体: 一切公共事务42
二、 社会公共事务的特征45
三、 基于公共管理客体的管理思想的演变47
四、 能本管理是时代的召唤52
第四章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权力61
一、 公共权力合理运用: 公共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
尺度61
二、 公共责任: 公共权力运行的基本要求69
三、 公共权力异化的治理73
第五章 公共物品的供给85
一、 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85
二、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89
三、 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93
四、 公共物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99
五、 全球治理下公共物品的国际组织供给102
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环境109
一、 良好的公共环境: 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109
二、 生态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15
三、 社会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19
四、 国际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28
五、 公共管理与各种环境的协调发展132
第七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34
一、 前瞻性的公共部门战略: 公共管理持续发展动因134
二、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性145
三、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及其内容147
四、 公共战略管理的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