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6元
印次:1-2
ISBN:9787302498865
出版日期:2018.07.01
印刷日期:2022.09.27
图书责编:杜星
图书分类: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主要讲述1840年以来,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探索、英勇奋斗的历史。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遵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科书的基本框架和观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本书既是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是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的参考书,也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的重要辅导书。本书每一章在阐述章节教学目的的前提下,针对教材规定的章节重点,精心凝练两三个或三四个核心问题,并着重对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详细讲述。同时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外,还有课前预习、上课提问互动、小型讨论、测验、播放影像资料、知识扩展、走访历史古迹实地考察等,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巩固学习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遵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科书的基本框架和观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本书既是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是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的参考书,也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的重要辅导书。本书编写时在两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每一章在阐述章节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不再着眼于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讲述史实,而是针对教材规定的章节的讲课重点,精心凝练两三个或三四个核心问题,着重对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详细讲述,以便节省时间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外,还有课前预习、提问互动、小型讨论、测验、播放影像资料、知识拓展、走访历史古迹、实地考察等,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巩固学习效果。
前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主要讲述1840年以来,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探索、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遵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科书的基本框架和观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本书既是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是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的参考书,也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的重要辅导书。本书编写时在两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每一章在阐述章节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不再着眼于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讲述史实,而是针对教材规定的章节的讲课重点,精心凝练两三个或三四个核心问题,着重对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详细讲述,以便节省时间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外,还有课前预习、提问互动、小型讨论、测验、播放影像资料、知识拓展、走访历史古迹、实地考察等,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巩固学习效果。 本书是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全体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具体分工如下:由陈卫华提出编写构想,拟定大纲,组织编写,其中第一章由汪春劼(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编写、第二章由陈卫华(江南大...
【教学目的】 1
【核心问题】 1
【教学内容】 1
核心问题一:中国是如何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
(一)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演变 4
(三)甲午战争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5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最终形成 6
核心问题二:面对外国侵略,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的 9
(一)虎门销烟 9
(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0
(三)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10
(四)反教会的斗争与义和团运动 10
核心问题三: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为什么会失败 12
(一)经济技术的落后 12
(二)社会制度的腐败 13
核心问题四: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层次 15
(一)“开眼看世界” 15
(二)物质层面的学习 16
(三)制度层面的学习 16
(四)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17
【教学巩固】 17
【参考文献】 18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
【教学目的】 20
【核心问题】 20
【教学内容】 20
核心问题一:如何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21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21
(二)体现太平天国特点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21
核心问题二:如何理解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 24
(一)太平天国 24
(二)洋务运动 26
(三)维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