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第三版)
作者:金占明
丛书名:现代管理系列教材
定价:38元
印次:1-9
ISBN:9787302229896
出版日期:2010.08.01
印刷日期:2014.10.23
本书扼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的军事起源和历史演讲;系统介绍了战略的概念、特征及解释战略形成的不同观点;深入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及其对企业战略形成的深刻影响;重点讨论了行业结构,企业的资源和战略能力及其在决定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本书依次分析了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与适用条件,企业成长战略的类型和特点,尤其是一体化和多样化战略选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并简要介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的选择问题。本书第二版适当增加了战略联盟,虚拟企业构造及电子商务环境下行业结构的变迁和战略选择方面的内容。最后,讨论了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尤其是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本书第三版的改动达30%,内容和体系更趋成熟。 本书的特点是结合中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颇具启发性与可读性。 本书可作为MBA、管理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战略管理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广大企业家参考。
more >本书第二版出版的时间是2004年,距今已有五年多,这与第一版到第二版的时间间隔相差不多。但在最近这五年中,中国乃至世界所经历的变化比前一个周期要多得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目前,国内企业家和学者正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我们发展得更快,所面临的机遇和契机也更多,但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冲击也更为强烈。这些变化除了要求企业在硬件上要有更大的突破外,还要求企业在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软实力方面有质的提高,使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上述这些深刻的变化不仅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实践行为,而且已经体现在教学课堂上。在课堂上,企业家们不仅关心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企业收入,他们更对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等意识层面的问题有着越来越浓烈的兴趣,而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课堂上讨论的主题。正因为如此,我迫切地希望对此书再版,在传统的战略管理知识基础之上加入目前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我自己近些年的一些思考,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避免企业走更多的弯路。 我们常说,在这个资源有限的时代,竞争是永恒的话题。然而,最近情况却有所变化,我们看到,不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各个社会组织以及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与共赢,这些都昭示着“竞合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的发展,“竞合”关系模式不再是“小众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盈利利器,而俨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只有部分优秀企业充分意识到了发展“竞合”关系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还有很多企业对于“竞合”模式不甚了解以致错失了很多快速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在第二章增加了对于“竞合”时代特征的介绍,试图通过以更开阔的视角并佐以鲜活的实例来为企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以竞合的核心--“共赢”理念作为指导方针,引导企业善于“借力”,组建企业间的“航空母舰”,让企业更加快速稳定地发展。在第二章,还对宏观环境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和内容全部进行了更新,以帮助大家对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环境有更好的把握。 众所周知,企业所在的行业结构特征对于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前,必须对行业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传统上,我们更多地是通过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来断面式地分析所在产业的情况,但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仅通过对目前的产业情况进行断面式的横向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纵向维度上对产业演变进行深入探究。企业应该从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产业发展规律,从未来产业发展的预测中把握变革所带来的机会,并且避免产业演变所带来的危机与威胁,适时对企业的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第三章产业结构分析部分加入了对产业演变的分析,特别强调产业演变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产业演变的轨迹进行勾画和预测。同时,我们还在这一章介绍了“战略群组”的概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由于企业每天都要实时跟踪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和产业内部的信息,还要监察竞争对手的动向,因此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企业开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与它们目标客户相近、资源类似等有直接相关关系的企业上,于是产生了战略管理研究中的“战略群组”的思想。但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缺少战略群组相关的知识及经验,很可能会忽略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从而由于漏掉重要信息导致对企业的损害。因此,我们加入了对于战略群组这个比较新的概念的介绍,并对相关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战略管理 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第三版)第三版序言伴随着激烈的竞争,由于企业的可复制性越来越强,仅仅依靠传统的资源积累、经营模式等形式已经无法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基业长青”,一定要构建自身的“动态能力”。比尔·盖茨曾说:如果把我全部的资产拿走,只要给我留下100名员工,那么我会再次创造一个微软。这句话除了凸显人才的重要性外,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企业要具备重新组合资源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在第四章新增加的部分--“动态能力”。动态资源和能力的观点与传统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及时更新甚至重构资源和能力,从而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这种能力在技术变化迅速、未来竞争难以预料的产业中尤为重要。当在位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再强大的企业也会被那些准备树立新产业标准的竞争对手所超越。因此,在第四章我们在介绍动态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动态能力对于我国企业的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正在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移、从产品本身向产品以外延伸。企业要想获取竞争力,除了依靠传统的资产、设备、技术等“硬实力”之外,更要注重构建以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以及企业价值观等为主体的“软实力”。反观现实,大部分发展中的企业无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扩大规模、获取资源上,忽略了企业“软实力”的构建,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在第五章加入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软实力的讨论,同时通过丰富的例子阐述了构建企业软实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希望以此唤醒企业在发展中要注意“软硬”兼施,打造优秀的企业。 随着新技术和发明的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竞争方式的多样化,企业处于愈加动态的环境中。在这种超竞争的外部环境下,战略必须有效且始终保持动态性,才能使企业获得动态竞争力与持续竞争优势。此时企业采取怎样的战略不仅仅要关注企业自身,而是要伺竞争对手行动而动,这也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秘诀。而目前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更多地是从自身出发,孤立地看待问题。因此,第六章除了企业的一般战略外,还加入了有关“动态竞争”的内容。这一部分,我们特别地将先动者、次动者以及后动者在战略上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清晰地领会和掌握动态竞争的内涵。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谈到工作发展时,我们常说的一个词汇是“一招鲜”,也就是说,当你拥有一技之长的时候,便可以在企业有立足发展的空间。同样的道理,在企业界“归核化”战略盛行的时代,哪家企业能够建构起独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可以获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而随着市场细分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大包大揽”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的要求,因此,如果企业想获得更高的成长,那么业务外包战略就是重要的备选手段之一。在本书的第七章,我们把业务外包战略详细内涵剖析给大家,并论述了业务外包的优劣势分别有哪些。 有关战略的“执行力”一直也是企业家们关心的话题。管理者们发现:企业虽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但没有以正确的方法去实施,同样会失败。同时研究也表明,70%以上企业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战略制定得不好,而是由于贯彻执行得不到位。因此,“平衡计分卡”作为有效的战略实施工具在被提出之后,立刻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在第十章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平衡记分卡来实施战略。 另外,本书对所有的案例进行了更新,并且在每章末配以相应的复习题,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 在此,感谢我的博士研究生白涛为本书再版所做的巨大贡献。 金占明 2010年4月于清华园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