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基础会计(第3版)

作者:陈国辉、陈文铭、孙光国
丛书名: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
定价:35
印次:3-10
ISBN:9787302235507
出版日期:2010.09.01
印刷日期:2015.05.26

本书以讲解会计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以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会计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会计反映和监督所涉及的原理和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为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教材内容,本书在每章后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本书适合于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初学会计者的入门教材

more >

前 言 会计是始终处在发展与变化之中的,而教材也应该紧跟这种发展与变化。自2007年起,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也会给会计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新要求,我们在2004年出版的第1版、2007年出版的第2版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变化,再一次对《基础会计》教材从体系到内容做了较大的修订,形成第3版的《基础会计》教材。 本书第3版的主要修订内容有: 1.调整了原教材的部分结构,使其更符合教学需要。在第3版中,取消了原教材第十一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全部内容;将第一章中“会计对象”的内容移到第二章阐述。 2.结合新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变化,重新编写了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重新编写的章节内容包括:第二章中“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四章中涉及增值税的内容等。 3.其他内容的修订。主要是一些受新会计准则影响不大的地方和原教材错漏之处等。 本次修订的篇幅占全书的30%以上,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基本在书中得以体现。 本书第2版出版以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厚爱与支持,为进一步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书专门配备了《基础会计学习指导》一书作为本教材的参考书。随着教材的修订,学习指导书也将进行修订。 本书第3版仍由东北财经大学陈国辉教授、陈文铭教授和孙光国副教授编写。最后,由陈国辉教授总撰定稿。 鉴于考虑不周全或水平有限,本书在体系安排和表述上的不足之处难以避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充实和完善。 编 者 2010年7月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ERP沙盘模拟演练教程(第3版)

孙金凤 安贵鑫 苏辉
定 价:55元

查看详情
文化产业与管理(第4版)

赵晶媛
定 价:65元

查看详情
消费者行为学(第2版)

周斌
定 价:69.80元

查看详情
外贸英语函电(第4版)

王虹、耿伟
定 价:49.80元

查看详情
管理心理学(第三版)

刘永芳
定 价:69.80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企业与会计 1

    一、企业的性质与类型 1

    二、企业利益相关者 3

    三、企业中的会计 3

    四、本书的计划 4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作用 5

    一、会计的职能 5

    二、会计的作用 7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8

    一、可靠性 8

    二、相关性 9

    三、可理解性 9

    四、可比性 9

    五、实质重于形式 10

    六、重要性 10

    七、谨慎性 11

    八、及时性 11

    第四节  会计的方法 12

    一、会计方法的涵义与内容 12

    二、会计核算方法 13

    第五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 15

    思考题 17

    练习题 17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18

    第一节  会计的对象 18

    第二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9

    一、会计要素的涵义 19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20

    三、会计等式 26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30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涵义 30

    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32

    第四节  会计假设 33

    一、会计主体假设 33

    二、持续经营假设 34

    三、会计分期假设 34

    四、货币计量假设 35

    第五节  会计处理基础 35

    一、收付实现制 36

    二、权责发生制 36

    思考题 38

    练习题 38

    第三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44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44

    一、会计科目 44

    二、账户 48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51

    一、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51

    二、复式记账原理 52

    三、借贷记账法 53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63 ...

版本展示

配套推荐more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