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8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22383
出版日期:2023.12.01
印刷日期:2023.12.22
图书责编:曹诗悦
图书分类:零售
《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100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呈现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的完整知识体系,以该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术语为基础,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展现该学科核心要义,提供应用的范例,供读者参考;书后提供核心概念与术语的英汉和汉英索引附录,方便读者查阅。该书根据学科内容与特点详细列举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术语,核心概念约30个,每篇核心概念包括包括发展历史、定义、适用范围、运用范例与参考书目;关键术语约70个,每条术语以学术界接受度**、最无争议的中文释义为英文术语进行注释。该书目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减少文献阅读与理论应用方面的困难,方便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快速捕捉学科要点,也能为对语言文学研究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理解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的基本脉络。作者具有深厚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基础,具有多年的著述、教学与编著学术著作的经验,在跨学科学术交流与实践方面颇有心得,因此,《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100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一定能够为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外国语言文学的**、科学的便捷通道。
朱振武,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博士后,翻译家,作家,教学名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科带头人;担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认知诗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副会长兼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问题与策略”等20余种;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余种;所住《当代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入选“2020年中华学术外译书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翻译》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编著80多种,译著30多种;领衔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进入中国大学慕课,获评上海市一流课程;主编的《英美文化思辨教程》获评上海市重点本科教材和首届上海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序言 在《什么是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中,我就提到对爱伦·坡(EdgarAllan Poe)的创作动机的研究。事实上,在《爱伦·坡研究》《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聊斋志异》的创作发生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等著作中,我曾就爱伦·坡、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和蒲松龄等作家的创作的心理机制做过深入系统的讨论。这也是我多年来的治学理路之一。用这种方法,我走进了不少经典作家的心灵深处和文本深处,发现了很多不易为人察觉的隐秘所在和美丽风景。 其实,创作动机(creative motivation)不是一个简易、单向的归纳,而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机簇。爱伦·坡使用的一些创作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对作品效果的不懈追求,让他成为一位“美的叛逆者”,又让他“进而震动了世界”。如果我们只凭借爱伦·坡自己的说辞来对其作品进行“审判”,就会破坏作品的深层意蕴和美学效果,同时也会让我们的研究陷入死循环。不论是爱伦·坡、福克纳,还是蒲松龄,他们的作品,从创作开始,就有一些“失控”的成分在里面。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情节走向、人物的性格发展、故事的最终结尾,都不是作家能够完全主宰的,他们身上的集体无意识以及自己的潜意识往往让他们“身不由己”,或“言不由衷”,当然也可能是“力不从心”。文学就是人学。作家首先是人,没有对人性的深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入洞察,就没有震撼人心的作品。而人内心的潜意识、被压抑的欲望等不轻易被察觉的部分,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悄然钻出,跃然纸上,融入作品的肌理和血液。 心理学和文学的交融并不是偶然的,二者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研究的主体都是人类。心理学...
核心概念篇…………………………………………………………1
变态心理学………………………………………………………………2
创伤………………………………………………………………………7
创作动机…13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21
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21
集体无意识…………………………………………………………28
焦虑…………………………………………………………………35
接受美学………………………………………………………………44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51
镜像阶段………………………………………………………………57
流散文学………………………………………………………………64
人格三重结构…………………………………………………………72
日神精神……………………………………………………………………77
酒神精神……………………………………………………………………77
神话原型批评……………………………………………………………84
审美注意力………………………………………………………………91
升华…………………………………………………………………97
生的本能………………………………………………………………103
死的本能………………………………………………………………103
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100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
生态批评……………………………………………………………………109
替身…………………………………………...